本周,35℃已经成了常态,人们最大的感觉就是:热!热!热!然而,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劳动者,为了城市正常运转,为了人民生活幸福,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田间,汗水“浇灌”着即将成熟的果实;在工地,安全帽下滚落的汗珠,伴随着重大工程稳步推进;在街头,湿透的外衣,为的是给他人带来“清凉”……他们顶烈日、冒酷暑,脸上流淌着汗珠。不同颜色的工作服,同样繁忙的劳动者,成为这个夏日一道绚丽的彩虹。

图说:施工者正在挖掘电缆通道。陈梦泽 摄

上午10时,青浦崧泽大道蟠臻路口,架空线入地工程现场热火朝天,“轰隆隆”的响声不绝于耳。

23岁的苏展展坐在小型挖掘机内,正挖掘电缆通道,准备地下排管,烈日透过四面的玻璃直晒,将不足一平方米的封闭空间炙烤得闷热异常。而在“蒸笼”里一呆就是个把小时,蓝色的长袖工服胸前已浸湿一片,安全帽下满是汗水。

架空线入地是青浦区服务保障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大项目之一,将密布的“蜘蛛网”拆除,还天际线一片澄清,让市民游客愿意在路边举起手机,按下快门,感受城市“处处是风景”。

“进博会周边8条道路架空线实施入地,9月底前全部完成,时间紧、任务重,高温、雷雨等是必经的考验和挑战。”上海市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青浦分公司工程部主任陆武军介绍,此前防御台风“安比”和“云雀”工程停工,目前进度更是刻不容缓。

挖沟、铺管、防护,现场紧锣密鼓,辛苦的还有架空线拆除——爬上10多米高的杆顶,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睛,汗水也模糊了视线,还要费力地把导线和装置拆去,没几分钟脸就被晒得生疼。

针对高温天气,现场施工采取错峰,清晨6时至上午10时30分,下午3时30分至晚上8时,中间休息避开高温。一旁还搭有临时凉棚,备有冰桶、盐汽水和医药箱等,防暑降温。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范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