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父亲有什么话不能和儿子好好说,可儿子一旦有什么事,父亲又会为其尽心尽力。

当儿子长大以后,和父亲的关系总是十分疏远。可是当父亲去世时,儿子却是哭得最伤心那个。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关系”。


很多时候父子之间仿佛都隔了一层很厚的冰,仿佛近在眼前,实际却难以靠近。

中国的父亲,往往都是十分严厉的,他们是家中的顶梁柱,是孩子们的榜样。

在微博上刷到一条人民日报推出的视频,标题为“男人如何用一个词描述父亲?”。


视频里各个年龄段的男性用“耐心、智慧、爱、引导、安慰、伟大”等美好的词语形容自己的父亲。

可评论却是大型翻车现场,网友们都在吐槽自己的父亲:霸道、跋扈、表面上的关心、较真、以自我为中心、爱炫耀……

看完这些评论,莫名感到一阵心酸,父亲这个角色在年轻人眼中是有多么令人失望。

“中国式父子”之间存在哪些问题?

1.?父亲很少认同儿子

有不少父亲都想树立一个“严父”的形象,所以都会对孩子实施“打压式教育”。他们并非是不爱自己的儿子,他们只是在希望儿子成才的同时还害怕儿子骄傲,所以总是用打压的方式来教育儿子,并且总想以自己的经验来指导儿子的人生。


却不知自己对儿子的不认同,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儿子,让儿子总想和自己对着干,父子之间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仿佛只有失去的那一瞬间才能让彼此更懂得珍惜。

2.?儿子总想向父亲证明自己

经常被父亲打压的儿子,总是想用尽一切办法来向父亲证明自己与父亲是不同的,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永远都是——我们是如此相像。无论走多远,都无法逃出父亲的影子。


有那个儿子不知道父亲对自己的爱呢?但大家却都不愿意放下超越父亲的期待。尽管儿子会为了摆脱父亲的控制而选择逃离父亲选择与父亲相违背的道路,可是儿子最后还是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发现,自己竟会越来越像父亲。

3.?隐忍的爱与痛

中国的父子普遍都不善于表达,父亲不肯去主动称赞儿子说:“你真棒!”儿子也不肯主动对父亲说:“你真好。”明明两个人内心都懂得彼此的爱,却总也不肯表达,非要摆出一副互相看不上的样子。


总是如同仇人一般的父子,其实又是彼此深爱着对方的。与其这样,为何不选择放下各自评判的标准,握手言和,给彼此一条出路呢?不要总是把伤害留给彼此最爱的人,因为总有一天,你会为此感到遗憾。

两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吃一顿饭,喝上一杯酒,其实就是最好的和解。我们都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