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好,小编又为大家带了一个既有趣又有点暗黑的消息。你可得听,喔,不!是看,你可得看仔细了。因为今天全国都开始下雨了,寒冷潮湿阴沉的天气是大家最讨厌的天气了,这时候你一定想呼唤晴天的到来。

关于晴天娃娃的真相

话说,我们小时候经常看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面有个布娃娃挂在树上,一休经常向布娃娃说话,那时候我们都以为布娃娃是一休的妈妈送的,留给一休做纪念,其实不是啊,这个布娃娃叫晴天娃娃。

可是,你知道吗?相貌可爱又具疗愈特性又似能召唤来好天气的晴天娃娃,却隐藏着两个极度悲伤的故事。这两个民间故事,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度--中国与日本。

虽然大家普遍认为晴天娃娃(悬挂于屋檐上以祈晴的白布偶娃娃)是源自于日本,但实际上它是起源于中国民俗--“扫晴娘”(悬挂于屋檐上以祈晴的剪纸或布头娃娃),后来传播到了日本,历经日本人的改造后逐渐发扬光大,终于酝酿造成了今日众人熟悉的日本晴天娃娃。

前阵子,日本的综艺节目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的古代习俗--“扫晴娘”,结果震惊了不少网友,不仅连日本人没料到晴天娃娃居然不是日本的原创文化,连对日本文化都能细数如宝的外国网友都讶异透了。因为,没想到常出现在日剧、动漫中的白布圆头的扫晴娘居然是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

不过,你可别以为中日的版本相差不多,其实中国古代版的“扫晴娘”可是剪纸造型呢!没错,就是大家在过年时,常见到窗户上会贴有用剪刀裁制成的纸张艺术,而且“扫晴娘”还是同过年那般喜庆的鲜红色泽咧。

说到这,大家还真不能小看日本的改造能力啊!住宅可以改造、餐厅可以拯救,连异国文化都可以改造,并发扬光大到就像是国产独创的一样。

既然“扫晴娘”是来自中国,Lu小编当然是以原创国为优先啰!就先来说说中国版的“扫晴娘”吧~

扫晴娘其实是汉族祈晴所用(祈祷降雨快止,天快放晴)。这种扫晴娘剪纸多半为红、绿两色。(图片来源:Hajime NAKANO /维基百科)

中国版“扫晴娘”

扫晴娘其实是汉族祈晴所用(祈祷降雨快止,天快放晴)。当天降雨不止,百姓会将妇人形的剪纸悬挂在屋檐下。这种扫晴娘剪纸多半为红、绿两色,并着重点多在外型轮廓而非衣着与五官的细致度,故剪裁出来的样态为:一妇人手携苕帚状(扫晴娘多呈现一手提苕帚,但亦有两手提苕帚状)。悬挂扫晴娘,就如同贴上龙王像来祈雨是一样的道理,用意都是为了终止阴雨,以利进行晒粮、外出等活动。

这一种悬挂扫晴娘的汉族传统习俗,流行于北京、江苏、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的汉族传统民俗。然而,并非每个地区都称为扫晴娘,像陕西、甘肃一带就称此习俗为“扫天婆”。

扫晴娘这一习俗从元代就存于民间,明清更为盛行。文献亦有所载,李俊民即于《扫晴娘》一诗中道:“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清代富察敦崇亦于《燕京岁时记・扫晴娘》中记载道:“六月乃大雨时行之际。凡遇连阴不止者,则闺中儿女剪纸为人,悬于门左,谓之扫晴娘。”

此外,扫晴娘除了代表“止雨”,亦同时象征着不同意义:“求子”、“代替人们承受着灾祸、疾病”等。不过,Lu小编在此专谈祈晴这项特点,故其他意义则略过……。

那么那两个暗黑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先说中国版的,据传是有位美丽的少女「晴娘」手艺精巧,下雨时就会动手把纸剪成纸艺品挂在门口,乡民们发现她的手艺过人,纷纷上门跟她买,某阵子该地突然下起连日豪雨,不管怎么作法祈求都没用,有人言之凿凿指出在下雨时听到「要献上一名美丽女子给雨神」的指示,便决定杀了这名少女献祭。少女死后,传出少女是用了扫把把雨云扫走,才让该地出现晴天,村民为了纪念她,都学了剪纸技术,在雨天时用红纸剪出少女的人形挂在门口,希望她获得安息。

再说日本版的,在日本叫做「てるてる坊主」(日照和尚),据传古代有个法力高强的和尚,只要唱歌就可以召唤晴天神,有一年全国连日下暴雨,各地灾情不断,天皇找他来作法,但唱了几天都没成效,天皇一气之下把他杀了,再把他未阖眼的头颅包在白布里,挂在皇宫屋梁上,隔天就出了大太阳。

日本作家浅原六朗曾以晴天娃娃为主题,写了一首童谣《てるてる坊主》,被收录进学校课本中,成了小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歌,但有日本节目分析歌词,发现歌词早就透露了晴天娃娃的可怕由来,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写道:「如果雨还哭啼啼,就把你头切落地。」光看文字就相当恐怖。

如今晴天娃娃的形象主要来自于日本版本,而随着时代变迁,演变到现在它已成了吉祥物象征,让人们淡忘它背后的可怕故事。但是故事里面的含义,你看出来了吗?欢迎评论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