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是不是找到了自性,修行就成就了?

万行大和尚: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并不是找到了自性,就大功告成,就成佛了。我们通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世间考大学,你拿到了入取通知书,算不算是大学生?明心见性,找到自性,跟这个道理一样,你拿到入取通知书,但又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即便成佛了,还需要学习,还需要继续修行。很多人会说:“已经成佛了,证到三身四智了,圆满了,还学什么?还修什么?”因为众生的业力是无穷尽的,佛的智慧当然也是无穷尽的。佛是不停地修智慧,众生是不停地造新殃。

有人说既然成佛了,佛应该是万能的,我们就不用修了,佛把我们全部度走就好了。果真佛能把众生都度完,就没有今天这么多凡夫俗子了。为什么现在的众生越来越多,成就的明师、善知识越来越少呢?为什么现在学佛的条件这么好,修行成就的却这么少;过去物质那么匮乏,没有保障,修行成就的反而那么多呢?这说明了一个问题:物质丰富不仅不能助道,反而会障道。因为这个时代的文化都是满足感官的享受,很少是为心灵而设的。古人的文化,古人做任何事情,考虑的都是心灵,而不是感官——眼耳鼻舌身意的满足和享受。这个时代的文化大部分是把人往外引导,而不是往内、往心灵上引导。一个人越向外追逐,内在越空虚,越摇摆不定。只有找到内在的自性,才能找到真我,才会拥有无穷无尽的智慧。

明心是看到了方向。见性是看到了道,但还没有得到它,没有和它融为一体。我们现在所知道、所掌握的道理,只是一些知见而已。但是,如果你的知见通透,也不失为一个修行方法。问题是我们的知见都没有串联起来,没有融会贯通,都不圆满,达不到圆融无碍。过去的修行人一旦认定了一个明师,确定了一个方法,在一个地方一呆就是十年二十年。过去的出家人是十年住一个庙。现在的出家人是一年住十个庙,都亟不可待地寻找善知识,似乎对真理更渴望。以这种浮躁的心,怎么可能修道呢?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去找善知识都是瞎碰,善知识认识你,你不认识善知识。现在学佛的人总喜欢听别人讲,自己不愿意去阅读经典、祖师语录。

成佛没有捷径,只有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把基本功练好,基础打牢,才有可能顿悟,才有可能十地顿超,否则,一迈步就偏离了道。

过去佛教很少在民间传播,普通老百姓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没有保障,怎么可能真正用心去修道呢?真正修道的人在物质上是已经彻底满足了,超越了,不会在修道的时候还留恋、贪恋世间的物质享受。所以只有士大夫、贵族以上的阶层才会真正渴望开发内在的精神领域。但是,未必所有的士大夫、贵族阶层都渴望开发自己内在的精神领域,有一部分会沉迷于物质领域的享受。也有极小一部分挑担卖菜、砍柴的老百姓会进入精神领域。所以过去的善知识通常会先问你一句话,你答得出来,他就跟你谈道;答不出来,他说一通你听不明白的话就走了。

佛法进入中国,说中国有大乘气象。因为中国人特别喜欢谈玄说妙,所以大乘思想确实在中国得到了继承和传播。中国自古以来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任何外来文化到了中国都消失了,融化了,被吸收了,最后体现出来的还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这个熔炉太大了。今天中国的佛教看起来似乎很兴盛,但真正有修行、有成就、证果的远远赶不上上座部佛教,也就是小乘南传佛教。

本文来源: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开示

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践行佛法、用生命去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7年闭关、18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8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

万行大和尚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