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有规矩 始成方圆——著名画家施邦鹤谈家风

“从小我家便有很多规矩,小时候觉得很受拘束,大了才理解正是这些规矩影响了我的一生,而我现在也同样给我的下一代立下规矩,这些规矩构成了我家的家风。”今天我们采访到南京著名画家施邦鹤先生,听他回忆起小时候的家训家规,从中窥见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历史印记和精神传承。由江苏省文明办指导、扬子晚报和江苏省文明单位宁波银行南京分行共同主办的“感恩南京家风传承人寻访”活动正在进行。如果您有家风家训的构建和传承故事,欢迎您和我们分享。

2001年施邦鹤自画像

施邦鹤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辈却是官宦之家,爷爷做过北伐军,曾任保定警察局局长,外祖父出身满人贵族家庭。小时候,施家的规矩就很严格。就吃饭这件事来说,只要家里来客人,小孩子是不能上桌的。小孩子好奇,都是从门缝里偷看,招待客人的美食也只能等客人用餐后吃剩下的。

施邦鹤妈妈(前排中间)与同学合影

后排左为李宗仁之媳妇

 施邦鹤父母结婚照(1942年)

施邦鹤父母(1986年)

“现在规矩现在用到我孙儿的身上可能有些不合时宜,但是我对他们也有规矩约束。接人待物方面,我不准他们乱碰我的东西,接受别人的服务后必须说谢谢。这些虽是小事,可是从一个人的接人待物的细节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家庭教养。通过立规矩,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尊卑有序,长幼有序,有了这些规矩,好的习惯才会延伸至各个方面。除此,我对孩子还有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不管做什么事,要明是非,辨善恶,勤劳本分,遵纪守法,违法乱纪的事不能做。”施邦鹤和记者说道。

施邦鹤一家三口

祖孙三代合影

一个家庭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会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我的父母在解放后成为小学教员,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那时尽管家中经济并不宽裕,父母在家里办起辅导班,也是分文不取。家里经常满屋子父母的学生,我和哥哥姐姐就端着小板凳在一旁旁听,他们都没时间辅导我们。”父母这种忘我工作精神和教学态度深深影响了施邦鹤。

施邦鹤夫妇与孙女

1973年,施邦鹤创办了当时南京第一个素描学习班,当时他的名声很大,很多人慕名前来拜师,后来这个学习班的许多学生成为了画届的栋梁之材。那时,他没有收取一分钱学费。至今,教画46载,学生人数破万,那些正在跟他学画或是曾就教于他现已驰骋画坛的画家,见到他都会亲切地喊一声“施老师”。“我觉得是上天给我一个机会,正是在建邺区文化馆的这个补习班,我的作品层出不穷,随后成为南京书画院的第一代专业画家,靠画画为生,这是我最大的一笔报酬,而这笔‘人生财富’正是父母给予我的”。

施邦鹤孙女孙子

正如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制造人格的纤维。”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两个小时时间里,施先生六岁的孙儿一直在一旁安静地玩耍,没有片刻打扰大人们的聊天。“幼年教育德为重三岁看老,小童成长莫娇惯起小看大”,施邦鹤在自己的一篇回忆散文《惯宝贝儿》的中这样写道。家风无言,其实早已在下一代心中播种,润物无声。

孙子施贝让在安静地作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