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8日,宁波出版社总编辑、本书策划编辑袁志坚向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介绍,近日出版的《中国有个滕头村》是一部反映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全景式长篇报告文学,宁波出版社还和多家境外出版社签署了版权输出协议,要把《中国有个滕头村》这本书介绍给世界。”最终,袁志坚和作者多次讨论,决定把书名定为“中国有个滕头村”,就是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因为滕头的实践是值得中国农民自信的,也是值得世界瞩目的。

2019-04-28 23:3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晨茵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有个滕头村》出版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为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颁发‘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证书时,勉励滕头‘常青树不容易,一定要继续走在前列’。滕头为什么了不起?滕头为什么不容易?《中国有个滕头村》重点回答了这两个问题。4月28日,宁波出版社总编辑、本书策划编辑袁志坚向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介绍,近日出版的《中国有个滕头村》是一部反映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全景式长篇报告文学,宁波出版社还和多家境外出版社签署了版权输出协议,要把《中国有个滕头村》这本书介绍给世界。

《中国有个滕头村》由著名作家王宏甲和青年作家萧雨林撰写,宁波出版社出版。该书展现了该村多年来加强党的建设,坚持道路自信,党组织带领村民坚守“一犁耕到头”的精神,深入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以生态产业为龙头的集体经济,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成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本的光荣历程。全书打破线性叙事手法,通过聚焦问题来结构文本,通过讲故事来阐明意义,具有鲜明的思辨色彩。被列入2018年浙江省优秀主题(重点)出版物、2018年度宁波市文化精品工程项目。

袁志坚表示,新中国70年,中国农村在曲折前行和积极探索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实践模式。滕头的代表性何在?滕头怎么再出发?这是他在陪同王宏甲采访,会同作者讨论选题和提纲时扭住不放的问题。

“如果我们所提炼出的滕头特色,能够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提供某些启示,这本书就可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现实影响。”最终,袁志坚和作者多次讨论,决定把书名定为“中国有个滕头村”,就是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因为滕头的实践是值得中国农民自信的,也是值得世界瞩目的。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张文茂教授对《中国有个滕头村》评价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现代化转型主要是三条线索:一是组织起来,由合作化到公社集体化,由户自为战向村自为战再向更高级形态发展。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升级,由以粮为纲的单一农业经济向多种经营、多种产业的农村工业化阶段发展,达到本土性的城镇化,直到城乡一体化。三是改革和完善经营方式和经营体制,由简单劳动协作的集中统一经营向分工分业基础上的专业化规模经营方式转变,形成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现代公司化企业组织相结合的复合型新体制。在《中国有个滕头村》里,这几点恰恰都完美地总结提炼出来了,“滕头村的典型性、代表性就在于此。”

4月20日,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宁波市委宣传部等主办的《中国有个滕头村》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文联大楼举行。参加研讨会的除了本书作者、文艺评论家,还有来自浙江和河北的基层村委书记,以及研究基层党建、“三农”问题的专家。专家学者不仅关注文本,更看重这部作品所描写的滕头村70年发展历程对今日乡村振兴带来的启示。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有个滕头村》出版

河北省阜平县店房村支部书记刘淑军说,滕头村和店房村是友好结对村,店房村得到了滕头村的帮扶,而且受益于滕头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集体化道路,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经验。《中国有个滕头村》写得通俗易懂,真实感人,尤其是书中刻画出的三任村党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犁耕到头”的精神值得学习。

“著名作家王宏甲擅长农村题材的写作,由其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塘约道路》等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中国有个滕头村》可视为《塘约道路》的姊妹篇,一个写脱贫攻坚,一个写乡村振兴。” 奉化区宣传部部长邵方毅告诉记者,王宏甲在这本书里不仅概括提炼了滕头的发展历程,而且对滕头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深入思考,是值得基层领导干部认真阅读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