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山区即将进入智能停车新时代

中心城区停车  一位难求

经常开车的朋友,最发愁的事儿就是停车位。尤其是在中心城区,可谓是一位难求。那么,停车到底有多难呢?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一看

一大早儿,市民李伟楠来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看病,本来医院附近有多个停车位,而且还有一个停车场,可他还是为停车的事犯愁。

李伟楠

市民

早上我在这转悠两三圈了,车位也没找着,这边一般都是看病的人多,停车特别难,看看上边能解决一下停车难的问题吧?

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越来越大,机动车数量逐年递增据不完全统计,红山区现有登记机动车67万辆,年均增长3万辆,日均过境流量达2万多次,停车难问题愈发凸显。记者采访时发现,像李伟楠一样,觉得停车位一位难求的市民不在少数。

康健

市民

找车位特别难,一进市里都蒙圈了。

唐先生

市民

万达这块停车确实挺难的 ,周六周日还可以尤其是晚上吃饭的时候特别难找。

智能停车系统将上线运行

通过记者的街头采访,我们可以看到城区的停车位真的是一位难求。针对这种城市交通顽疾,红山区政府按照《赤峰市中心城区车辆停放管理办法》,决定通过政府特许经营授权、有偿付费的方式,启动智能停车项目。继续看记者的采访。

今年7月,红山区专门召开红山区智能停车项目听证会,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40名市民代表和部分红山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听证会。听证会后,相关部门综合考虑了代表们的意见,确保在市民可承受、综合考虑地区实际情况及周边地区通行做法的基础上进行停车收费,给广大市民营造一个顺畅、有序、和谐的生活环境。

李国林

红山区市政工程管理处书记

这个项目整体运行以后,我们可以预期的是,能对咱们城区的整体停车资源有一个直观的把控。就是我出门儿以后能主动的找到车位。另外,对一些清理僵尸车,长期占用不开的车也有人管了。另外一个可以通过大数据的累积,为咱们城区未来整个交通的疏导和停车场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持。真正的目的是对咱们整个城区的停车秩序井然,让车主感到方便。

红山区智能停车项目分两期,五年建设完成。共建设智能停车位3万个,预计新建停车楼30处,新增泊位1万个。最终实现全区停车规范、有序、智能、有偿。同时智能停车项目还将接入城区内社会停车场的实时数据,将红山区所有的停车资源进行统一调度,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智能化服务。目前,智能化系统建设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

智能停车让停车难成为过去

什么是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停车系统正式运行后能给百姓带来哪些方便?市民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

吕艳辉

记者

我现在是在中心城区的长青街上,细心的市民可能已经发现,最近这条街上新增加了许多块儿像我身后这样的交通诱导屏。这个交通诱导屏,就是智能停车系统的一部分。市民通过它可以实时的了解附近停车场有多少个空余车位,以及实时的交通路况,心中做到一目了然。

如今,在红山区主要街道和部分停车场周边已经安装了一级、二级、三级诱导屏。它们分别显示当前主干道路的交通拥堵状况,发布周边区域停车泊位占用实时状态,以及各个封闭停车场或者路侧泊位区间的实时空闲车位。对出行者提供信息诱导和分流,提升道路通行的效率。同时,部分地上停车位也已经安装了地磁、地锁、道闸等智能设备。

李正

中智物联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智能停车系统包括地磁,还有收费终端,还有地磁接收器。还有诱导屏一级诱导屏二级诱导屏三级诱导屏还有咱们那个停车场的道闸,为整个大数据平台提供数据。

市民在使用智能停车系统前,只需通过手机注册 “任你停”APP,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车位预约、车位推荐、导航、缴费、反向寻车等功能。

王金洋

中智物联网有限公司平台管理员

我们这个政府云平台是基于大数据对我们整个红山区的整个停车情况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里面包括了整个这个泊位的以及我们的周转率以及全区的整个停车状况的一个详细分析,给我们相关部门一个合理有效的数据支持。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市民盼望着智能停车系统早点启用,给生活带来便利。

贾雪飞

市民

现在本来这个停车位就很难找,如果要是有这么一个系统呢比如说我过来之后有这么个系统说我这儿有个位置,我直接就过来就行啦。智能支付也不都行,这我都能理解。我觉得特别的好,这个系统真是早该上了。

张哲伦

市民

收费可能比较好一些,因为收费的话人占得车位时间就不会那么长。

目前,红山区智能停车项目已完成投资6800万元,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云平台及停车APP上线运行,施划路侧及地上停车场泊车位12800个,建成智能化停车泊位2600个,停车诱导屏42个,封闭停车场9处,违停抓拍系统11处,建成智能化交警岗亭26座,智能停车系统将于近期正式启用。

李国林

红山区市政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智能停车项目到目前为止初具规模。我们在一年的时间里开了两次听证会,做了大量的走访,也把市民和商户以及相关人的意见都收集起来,丰富到方案里去。现在这个方案已经基本定稿儿了,现在智能停车项目正式运营,应该说上了一个快车道。

停车难是老问题,涉及百姓切身利益。背后有一系列难题,车位供给总体不足,找车位时间成本过高,老式收费导致漫长等待……,“解锁”这一难题,有没有好方法?作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从来也没有放弃并一直努力探索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红山区与时俱进,与智能停车接轨,通过价格杠杆,发挥短时停车“快停快走”作用,相信这一举措将有助于化解停车不便带来的心塞,也有望纾解城市交通拥堵,让城市多点从容。同时,良好的交通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也希望我们每一名交通参与者从自身做起,少开一天车,低碳出行,为了我们的出行环境,也为了我们的碧水蓝天,让我们共同努力!

《走进红山》记者:吕艳辉  段越馨

红山融媒体编辑:聂文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