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曾经说过: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套沙发。单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理解,这是无知的一种体现,很多人并不认同这句话。发动机最重要的不是三大件吗?如果三大件牛逼,那么这个车就是好车,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跟四个轮子一套沙发是同一个道理,太过片面了。

三菱的发动机牛逼吧,稍微改一下就是五六百匹马力,各种动力参数牛逼轰轰的。如果举办一个百佳好车评选,三菱估计都很难找到几辆典型的车型。我们对好的定义不仅仅只是三大件好坏的评定,或者说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对好的定义也就不同了。一辆车怎样才算是好车(或者你对一辆车有怎么样的需求)?

宝马Z4

外观与动力哪个重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当然是动力了。但很有意思的是如果一辆车外观很燃很炸,让人一步一回头看,那么很多人就会把它加入购物车,如果配置价钱等方面都很满意,就算是动力一般,但这辆车被清空的概率极高,也就是说外观是一辆车好不好(不好你也不买)的重要条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新车外观越来越新颖?好看?酷炫……特别是国产车,你回过头来一看,以前的老款车型都是什么鬼?丑的要命。再看比亚迪的秦Pro,对比老款秦的外观,完全不在同一个级别上。

再比如宝骏RS-5,外观这么犀利有型的量产车国内还是独一家。当然,合资品牌在外观上也有进步,不过不是很大,对比上图19款与15款奥迪Q3,你会发现两者差别并不是很大,19款依稀能找到15款的影子,当然这也与设计水平有关,几年前的设计在现在看来并不过时。这也反应了国产与合资不仅仅在发动机等硬件上有差距,外观的设计差距也很大。好在近年来国产汽车发展迅速,渐渐追上合资的脚步,首先就从外观上接近或者超越吧。

汽车的进步在于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除了乏味的驾驶再也找不到任何乐趣。现在你可以听你想听的歌,下载你喜欢的软件,甚至还可以吃鸡。早期汽车中控只是一个几寸的液晶显示屏,功能少,显示不清晰,可以说是鸡肋的存在。

现在你能想象的大多数娱乐活动都能在车上找到,这都得益于中控屏的存在。不过随着屏幕的增大,争议也变多。量产车上大家议论的比较多的是比亚迪唐的“土味大屏”,该中控屏的尺寸达到了12.8英寸,手机的功能它基本都有。之所以吐槽它土味是因为它太大了,不过目光再切向特斯拉,那就知道“土味大屏”并不是国产首创,早在2012年发布的model S就用上了17英寸的大屏,从而开启了大屏的态势,各大厂家争相模仿。

留意最近发布的新车你就会知道,中控屏是越来越大了。有的还不止一块屏幕。理想智造ONE就采用了4块屏幕,其中3块是连接在一起的。这种连屏的设计最早出现在奔驰S级上,是不是觉得现在的车都越来越高级?汽车必定是朝着智能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大屏如果只具备普通手机的功能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有了各种智能系统,有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比亚迪DiLink,基于阿里ALiOS开发的斑马智行,基于百度Apollo开发的各种车载系统等等。现阶段这些智能系统的作用只能局限于语音导航、控制车内设备、智能化搜索等等,不过这也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出行生活,有时候只需简单的一句话,语音助手就能清楚了解你的需求,不用自己费手脚、费心思,是不是觉得越来越方便(偷懒)了。

智能系统的终极形态就是无人驾驶,所有开发系统的公司的目标皆是如此。不过目前技术水平还未达标,谷歌和百度都有近期量产L4级的计划。可以预见未来汽车智能系统一定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向高度智能化前进。

如今汽车的宣传五花八门,常见的是三大件,或者上面教授提到的大屏、智能系统等。不过很少有以座椅为卖点的,大沙发除外。座椅看着好像没那么重要,其实无论是乘坐的舒适性,还是发生碰撞时保护作用,座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性能跑车没有运动座椅与之匹配,动力再强,驾驶体验照样很差。举个生活化的例子,长途为什么会疲惫,就是座椅舒适度不过关呀。

纵观国外的大厂,旗下车型的座椅也很有讲究,或豪华,或运动,或舒适。反而到了国内,为了控制成本,座椅这些没有太大的讲究。好在国内的汽车厂家也逐渐重视这些方面的设计,比如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HS、荣威i5等车座椅都是自己设计,然后交给可靠的供应商制造,成本上固然会增加,不过也会让消费者认可你的诚意,这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最后

当然,受制于篇幅,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列举出来,诸位可以在留言区后补。一辆车不仅仅只有三大件才重要,汽车是各种精密零件的结合体,除了要考虑动力外当然还得考虑舒适、安全等条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