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晃荡的青春》

作者:东野圭吾

晃荡的青春就这样一晃而过,作者自认不是什么优秀的学生,从小到大的学校也并不优秀,不爱读书,自嘲小的时候为读书而读书,竟然读得要哭,也没有看完。后来有些兴趣的是从姐姐那里看到的推理小说,也尝试自己写小说。

看起来都是些青春时会做的事,原来现在的东野大神也曾经似大多数人一样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单纯的混日子而已,毕业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然后告诉自己今后要认真地生活,可当时的作者做梦也没想到数年后自己会逃出公司。

2.

《安琪拉的灰烬》

作者:弗兰克·迈考特

贫穷,饥饿,成长。这些掷地有声的词语似乎是作家们赚取眼泪的不二法宝。不过这本《安琪拉的灰烬》大概要用“笑中带泪,哀而不伤”来形容——精炼的用字,简洁的语言,有力而不露声色的叙说。以及,正如众多介绍词说的那样,字里行间传达的振奋人心的力量。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经历的一切痛苦,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读着作者不露声色的文字,有时候读者都会替他感到揪心。因喝酒丢掉工作还将每周的救济金喝光的父亲,为了生计四处求人的母亲,刻薄的亲戚,接踵来到世上又因病死去的兄弟和妹妹,偷窃的生涯,别人的冷眼与摔门。潦倒的生活里故作的幽默只会加重这种心酸感。

3.

《守望灯塔》

作者:珍妮特·温特森

《守望灯塔》是温特森的第8部小说,也是她经历了写作的巅峰之后,历经10年黑暗期,走出阴影的成熟之作。此刻的她对黑暗有着更深的理解和体察。

女主人公银儿跟作家温特森一样是名孤儿,她在10岁那年与她的小狗一起被海边的灯塔看守人、一个“老得像独角兽”的瞎子普尤收留,在拉角斯的灯塔里,两颗孤独的灵魂相依为命。身处海浪、风暴和黑暗的包围之中,银儿每天的工作虽是擦亮灯具点亮灯,可银儿却生活在黑暗中,黑暗成了一种常态,伴随着一切。“我们坐下来之前,都得把黑暗赶一赶或是拨拉开。”“黑暗蹲在椅子上,像帘子那样挂下来覆盖在楼梯上。有时候,它会变成我们想要的东西的形状:一只平底锅、一张床、一本书”。黑暗就在人的身边,你得学着在黑暗中看,学着透过黑暗看,学着看自己的黑暗。黑暗是什么?是孤独,是死亡!

而灯塔是茫茫黑暗中的一个已知点,是黑暗的反面,是生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