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关注哟

和3万高端家长一起,随时关注择校信息,记得置顶关注哟!~

点击上方“51上私立“→ 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

对于想要择校的家长来说,听听“过来人”的意见,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已经择校成功的家长,他们肯定有很多很宝贵的经验。

但现实中的

情况却是,能遇到一个愿意分享自己经验的家长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如果遇到的是一个能够非常清晰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归纳提炼总结的家长,那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但今天,51上私立就为大家找到了这样的一位家长。

她本人是大学老师,有着在国外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因此,她能站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比较自己遇到的学校,并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一所。

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择校故事。

受访人:果果妈妈,其女儿在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就读多年。

51上私立:你能说说当时择校的经历是什么样的吗?都考察了哪些学校?当时重点考察的方向是什么?

果果妈妈我其实关注海嘉的时间比较早。当女儿还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她上小学的问题。我当时参观了一些公立学校,比如说皇城根小学之类的,还有就是我所在的大学的附小。还有就是也问过一些比如晨星那种私立学校,后来有朋友推荐了海嘉。

当时推荐的时候,就是说海嘉是双语,中文比较强势一些。我是一个大学老师,当时还在做班主任。我能看到我的大一的学生,他们从公立系统带来的一些天然的属性,比如说很不爱思考,很被动的学习,等等这样的一些特点。

我所在的大学是在中国比较有名的大学,学生也都是比较好的学生。但看到学生的情况,我就觉得,我自己的孩子可以尝试不同的路线。所以,当时看完那些学校以后,我的关注点就放在了国际性的学校里边。

但是我个人又比较重视中文的学习,所以希望能够让孩子选择一个中文比较好的学校。当时也去过另一所学校,但它是一个蒙台梭利的学校,就是适合那种个性比较自律的孩子,可我的女儿是一个社交型的小孩儿,她需要在一个群体里面生活。

所以我当时考察的时候,就确定了找学校的方向:比如说能让孩子更具有批判性教育思维;然后就是双语,英语和中文都能够齐头并进;最后就是希望能找一所大班级的学校,这样适合我孩子的个性,我女儿很适合跟小朋友合作。因为海嘉就是班级一起上课那种,不像有些学校是自己独立做作业。我择校的侧重点主要就是在这些方面。

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海嘉的上课形式可能更自由和随意,但孩子的状态却依旧全神贯注。

因为我个人有在海外留学和访问的经历,所以我很倾向于未来的孩子能够培养成一个比较开放的、跟别人交流会比较游刃有余,就是破除国籍界限、包括文化冲突,能更加具有国际心的这样的一个孩子。所以当时就会倾向于选择这种双语的、带有国际性质的私立学校。基本上就是一开始我就把公立系统排除在外了。因为我所在的大学还有附属学校,而且我当时是可以选择西城区的一些比较好的名校,但是可能所谓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愿意去选择吧,我最终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一条路。

51上私立 :还记得当时第一次到海嘉的情景吗?

果果妈妈记得。我是在2009年在访问德国的时候,开始在网上搜索学校。回来以后,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妈妈,开始到各个学校去看。记得当时去海嘉的时候,那时的校长给我们讲了一下海嘉的愿景啊、使命啊什么的,包括参观校舍、图书馆。印象很深的就是海嘉的大教室和书法教室。里面中国文化的元素保留得特别好,中英文融合的也比较好一些。

海嘉的大厅内,布置得很有中国特色。

事实求事地讲,我那时候已经比较早了。我来海嘉看的时候应该是2010年左右,我的孩子是2011年入学的。当时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说我百分之百的觉得这个学校是我的理想学校。只是说他有一些元素具备了我前面所说的一些期待。比如说中文和中国文化元素的保留、英文的量(好像当时是百分之五十比百分之五十)。

我当时看到的学生的英文水平看起来也还是挺满意的。当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们的状态。海嘉的孩子特别爱读书,所以当时经常会看到每个孩子都捧着一本书,在走廊里来来去去的而且面带微笑。所有海嘉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很阳光灿烂的孩子,状态很好,大家都很爱读书。

51上私立 :你觉得海嘉的优势是什么?

果果妈妈就我那个时候来讲,海嘉的确具有优势。因为当时我看了几个跟海嘉类似的学校,他们的中文都偏弱。还有一点就是,海嘉给我孩子的感觉也很好。因为后来把孩子也带过来,她进到教室以后看到海嘉每个教室有大的图书角,在阳光下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书,有个大地毯还有各种垫子,她就坐到那儿就说妈妈这个地方我很喜欢。所以我觉得可能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孩子在这个环境里面那种放松自如的状态,这个可能更是一个优势。

我相信其他的国际学校,也有这样的,比如说国际视野啊,双语的优势啊,包括孩子的感觉之类。我觉得总体来讲就是,我们在海嘉呆了这些年,观察下来来看就是这些传统一直到现在保持得都还不错。所以也算是海嘉的一个校园文化氛围吧,我觉得算是他的一个优势。

实事求是的讲,每个学校都各有千秋!我觉得就是,所谓优势就是,这个东西如果始终是吸引你的一个方面的话,那这个方面就会成为你看中这个学校的一个优势。反之,别人觉得是优势的方面,或许正好是你不认可的方面。

艺术教室。

51上私立 :最终是哪一点打动了你,让你“铁了心”在这里读书?

果果妈妈我觉得海嘉友好的校园文化,使得我女儿的成长是非常健康阳光很向上的。此外海嘉还有一个优势其实不是特别明显,就是海嘉的教学非常成体系,他的课程蛮严谨的。无论是中文教育还是英文教育,无论从学术的角度来讲,还是从我女儿的成长来讲,我都觉得还是蛮严谨的。所以我女儿在学术上保持了学业上的优势,她中英文双语都平行发展得比较好。

我觉得说起哪一点呢?应该是双语吧。就是海嘉当时他引领中英双语,做双语文化的引领者。因为在几年前的话,其实北京的整个双语教育的文化,还不是很成熟。这些慢慢的,大家对双语有了更好的认识。事实上,当时我的认识也是有偏差的,就是双语他不光是语言的问题,还有就是跨文化。包括这个双文化,甚至是多文化其实是既有矛盾冲突,也有融合的。这是后来读双语学校以后,我们才慢慢发现的。后来,随着我们继续读,铁了心地没转学,正是因为发现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有这个文化冲突让我们可以试图去适应,然后去发展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51上私立 :刚才你也一直在说海嘉的中文教育,其实这也是家长们特别关注的问题。能具体说说学校在对中华文化、历史的学习上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吗?

果果妈妈在中华文化的方面,大概体现在有一些传统的活动保持下来。比如说中国年的庙会,还有海嘉的读书月。在这个读书月里,学生之间会互相推荐中文书,是个中文阅读月。还有就是当遇到各个传统的节气的时候,会有相应的project来配合这样的活动。我觉得在中国文化的保持上,学校至少就是没有把中国文化弱化,所以这个方面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历史的学习可能是海嘉正在加强的,目前应该是也是比较弱的一个方面。中学好像从六七年级才开始中国历史的学习。

教学楼一角,体现中国文化元素。

在文化历史的学习上,我觉得海嘉的态度就是一直在摸索。因为毕竟双语学习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说花在英文上的时间多,那么相应的花在中文上的时间就会减少,它始终是个竞争的关系。最后能够达到双语的平衡的话,一定是你时间上能够平衡得很好。比如说,像我女儿有一年中文就会让她发力多学一点,然后英文就会适当地会有看到他会有减弱,然后再适当地调整。

其实我们没法要求孩子的中文像公立学校的中文那么好,也没法要求孩子的英文像美国学校的孩子的英文那么地道。只能是说,在高三之前让孩子大体有一个平衡:接近公立学校中文的水平,也能够达到美国学校同年级孩子的英文水平,包括听说读写。但是如果让他们在两个语言上都要超出或者是说在跟他们比较靠前的孩子持平的话,其实还是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51上私立 :师资的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海嘉老师的国籍和稳定性怎么样?

果果妈妈这个问题也是我当时选择国际学校时有一个前辈家长对我说的,现在依然适用。他说,国际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师的流动性比较大。因为一般的老师就是两年,国际学校老师都是这样互相流动的。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另外就是,孩子每年都要重新打乱分班,每年都会碰到一个不同的老师。老师的教学水平,虽然都是说有教师证的,但是还是有差异,这个也是客观存在的。海嘉老师的国籍,应该是欧美比较多,然后东南亚的也有,也有过黑人老师,应该还比较分散。现在的话,应该是越来越多的母语是英语的老师。

书法教室。

碰到什么样老师,其实跟公立学校存在一样的问题,有些运气的成分。比如说今年可能这个老师很重视学术,她在阅读上就非常有强项、有研究,她很愿意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如果你碰到这样的老师,那么孩子今年整个的阅读水平就会提升得很快。但是到明年,可能另一个老师他侧重的点不是这个。他可能重视比如说词汇量,或者其他什么的。比如我们以前遇到过的一个老师,他会重视数学,那么孩子的数学就提升得很快。所以说,这也是有一点运气的成分吧!我相信在公立学校其实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像我本人就是老师,我自己有也有自己的强项。如果学生碰到我,那么我的强项这个部分他们就会吸收得多一点。

总体的感觉,海嘉的老师专业性强的还是挺多的。但也确实也会偶尔碰到不是很适合的老师,当然不是特别不适合。比如说以前有一个意外,我女儿四年级的时候,一个四年级的老师离职,然后就空降了一个老师来接替他。这个老师本来是教二年级的,结果就放到了四年级的这个班里去教。所以这个班整个就是感觉不是那么对劲,学术上会提升得就没有那么快,但是我发现孩子会再发展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这个老师的口才很好,所以整个班级在社交方面都很好,然后孩子的语文就有很多的时间去提升。所以总体来看,其实时间上也没有觉得浪费。

51上私立 :入读之后,海嘉学校需要家长做什么样的配合吗?

果果妈妈我觉得需要家长配合的东西很多,你不是把孩子交给海嘉就算完了。我觉得比公立学校操心的事情更多。比如说,你需要知道孩子每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它的课程大概的教学体系是什么?然后有时候,学生需要做project之后可能还需要你去帮忙打印或者帮忙买些材料啊什么的。另外还有家长会,需要家长跟学校去沟通交流当前孩子的状态。

家长持续紧密的跟进,跟老师保持沟通是入读海嘉这样的学校特别需要的。当然,你也完全可以不关注,但是孩子的发展方向有可能就是失控的。因为我们虽然说选择这样的学校是给了孩子很大的自由,让他不受公立学校的各种约束,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但事实上,当孩子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你就会发现,孩子的确是有自由的思想,但是你会发现已经像风筝一样收不回来了。

食堂。

不是我们要去控制孩子,而是我们作为家长,当孩子还没有成人的时候,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在学业上、在社交上在各个方面来成长。所以家长需要跟老师、跟学校紧密地来配合,以保证孩子的状态是在一个非常好的位置上。另外就是,一定要去跟学校是站在一条线上的,就是你一定要跟学校是一致的,这样孩子才不会在选择的时候有矛盾。否则,孩子是会钻空子的。如果家长不赞同学校的一些理念,那么你就会给孩子一个钻空子的机会,那么孩子就会在中间投机。

51上私立 :家长如何有效地与老师沟通?是不是需要家长也会英文?

果果妈妈我觉得就是在入学之初,要用邮件跟老师说明孩子的一些特点。因为刚入学,老师不太了解孩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这样就不用老师去花很多时间去把握他。你可以把你自己的观察到的,你自己认为孩子具备的一些特征用邮件写给老师,让老师关注他这些点。然后也请老师帮助关注你的观察是不是对的。这样的话,老师就会感觉家长很信任他,他也会有重点地去关注孩子的这些特质。还有就是,可以定期跟老师约一下面谈。主要是看老师有什么阶段性的建议。看一下就是需要帮助老师的地方或者帮助孩子的地方。

所谓帮助老师的地方,其实对外籍老师来讲,他来到中国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包括他不太了解中国家长是怎么想的。所以我们面对面交谈的话,会让老师知道我们的思路。因为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你所面临的那个外籍老师他来自的那个国家、那个文化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互相猜测对方的意思,而是当面去沟通、去交流,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一些。

阅读角,孩子可以随意坐在地毯上看自己喜欢的书。

至于需不需要家长也会英文,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会要求家长要会英文。最早的时候,是说家长可以不用会英文。但是实际上,你如果在这种学校上学,你要想让孩子得到更好发展的话,家长应该会一些基本的英文交流的能力。

海嘉有家校联合会PTA,有好些志愿者妈妈就自发地开设了一些英语学习班,妈妈们就在一起来学习英语。英语好的家长就自动来当老师,教大家怎么样给老师发邮件之类的。

51上私立 :入学门槛是不是很高,入学考试对孩子测评主要在那些方面?

果果妈妈入学门槛要看是小学还是中学。小学的话,因为海嘉自己本身幼儿园的班级比较多,所以升到一年级的时候,可能补充的班级就比较少,相对来说名额不太多。他就要是一个横向比较的。还有就会测孩子基本的英文读写的能力,认字,会做一些数学题。这是指的一年级。到了三年级以后再来的话,那么就是要看你是不是达到了海嘉三四年级的相应的水平。根据我的观察,海嘉到四年级以上,孩子的英文学习的level就是已经是比较高了,我个人觉得,公立学校过来没有英文基础的话,是有点难适应的。

51上私立 :与公立和纯国际学校相比,海嘉有什么特别之处?

果果妈妈与公立学校相比,海嘉在课程上有丰富多样性。然后孩子的学习是项目式的学习。还有就是它整个教室的布局模式,就是一个小组式的学习。这样孩子互相之间交谈、沟通以及团队合作会比较多一些。这样就更能考察孩子的合作能力,以及跟大家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个是跟公立学校相比不太一样地方。

比如我女儿在六年级时,除了在小组里会分一些partner之外,课下的作业也都是要求三人以上来完成的。所以她就会通过微信或者视频跟那三个小朋友来讨论。而这个作业怎么来做完?比如他们会写一个剧本,或者会做一个展示海报之类的,他们就是都要合作。我觉得这是跟公立学校不同的一个地方吧。

走廊的布置也经常更换主题。

跟纯国际学校相比,海嘉可能就是更多了一点多元文化,当然纯国际学校里面也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但是在海嘉比较明显的其实就是,中文文化包括中国的这种思维方式和其它国家有一些冲突和界限。那孩子在多元文化下更有包容心。就比如说她知道说中文的我是这样思考问题的,那说英文的你是那样思考问题的,她最后会很能接受两种思路。两种思路完全没问题的,都能接受。所以她后来看到任何的事情的时候,她都很淡定,她知道一个事情不是只有一个解决方案,而是有很多条通路的。 这是双语文化所带来的一个很好的优势。

我觉得是海嘉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我观察我的孩子,比如说你对一个问题抛出你的意见,无论你的意见有多么的奇怪,多么跟她不一样,她都会很坦然地接受,然后说她是怎么想的。她的那个包容心,也就是说open mind更加地开放。其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双语教育的同时,其实她也输入了双文化。

分割线

对很多家长而言,想了解一所学校,就一定要找机会听听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怎么说,同时,也一定要再横向比较一下其他学校校长、老师的观点。此外,如果能和其他有着同样择校需求的家长一起,大家能够取长补短地交流。这样,才能更加深入了解一所学校的优势。

最近,就有一个这样的机会!

50多所学校的校长、老师将一同出现,与家长们沟通、交流关于国际学校的各种问题。

12月2日

51上私立2018北京冬季国际学校联展

将盛大举行

50多所国际学校

20多位校长

将一站式让您找到

最合适您家孩子的教育

在这里,您可以聆听20多位校长的精彩演讲

在这里,您可以和各学校招生老师面对面交流。

在这里,孩子可以跟随专业的老师玩一整天

通过聆听校长演讲

与学校招生官面对面交流

您将获得最有效的“定心丸”。

下面这些问题

对您而言

都将不再是问题

什么是国际学校?

我家孩子适合上国际学校吗?

国际学校有什么优势?

那么多国际学校,我该选择哪一家?

记住

12月2日(周日)!

12月2日(周日)!

12月2日(周日)!

“51上私立”2018冬季北京国际学校联展,将于12月2日在北京盛大举行!一站式解决您的教育问题!50多所国际学校及机构将集体亮相,接受家长和考生咨询。其中,很多知名学校今年年底将只参加这一次展会。

“51上私立”2018北京冬季国际学校联展

时间:2018年12月2日(周日)08:30—16:00

地点: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

地址:朝阳区三丰北里2号楼(朝阳门桥东南角,外交部东侧)

报名方式:发送“家长姓名+几人参展”到微信号18611680182,免费获取电子门票。

邀请参展学校及机构:

北京市鼎石学校

君诚国际双语学校

海淀外国语教育集团

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

海嘉国际双语学校

启明星双语学校

北京海淀凯文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北京王府学校

北京天悦学校

北京市中芯学校

君谊中学国际部

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

3e国际学校

达罗捷派学院

六力国际学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鸿誉国际幼儿园

中央音乐学院鼎石实验学校

英圣艺术联盟学校(陈经纶国际艺术部)

黑利伯瑞国际学校

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新加坡国际学校

柠檬幼儿园

北大附属廊坊益田同文学校

北京新桥外国语高中学校

哈罗北京

卓尔大方-美国马凯特学校北京分校

易赛思国际高中

京城学校

美国移民公司 AE GROUP USA INC

太平洋移民

潞河国际教育学园

力迈中美国际学校

中关村外国语学校

北音柯斯理学校

金宝国际幼儿园

北京市第八中学怡海分校

北京四中国际课程佳莲校区

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

顺义牛栏山一中国际部

北京明诚外国语学校

北京爱迪学校

北京市房山区诺德安达学校

北京十二中国际部

北京八十中国际部

馨德家国际双语幼儿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剑桥国际学校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

北京凯博外国语学校

康福国际教育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高中

(以上排序不分先后,参展名单陆续增加中。)

这么多国际学校汇集一堂,其中很多知名学校今年年底只会亮相12月2日由“51上私立”主办的国际学校联展。这难得的机会家长一定不要错过!最后再提醒大家,家长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免费获取电子门票。

报名方式

发送“家长姓名+几人参展”到微信号18611680182,免费获取电子门票。

择校路上你不孤单

51上私立

家长添加微信号18611680182

加入学前群 | 小学群 | 初中群 | 高中群 

合作请添加

18611680182、18911331731

长按下方二维码

和3万北京择校家长

一同关注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接受更多家长的吐槽和赞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