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 | 读财札记·主理人

原创投资专栏 第174篇

一 .

任何品种,投资前都应该尝试或投资,只有你认可了,才能带给别人一些启示。

车贷行业,因为监管,不能暴力催收、押车、抢车等,似乎整个行业都震荡不断。

很多媒体也开始鼓吹,车贷行业的优质资产已经过去了,但我们其实只看到表面。

是这样,其实从网贷行业开始做起来时,车贷就是一项竞争异常激烈的红海,而车贷作为抵押式资产,其本身是有抵押物的,这样的价值难道不比其他更合理?

很多是没有场景的,这样的背景下,根本无法获得用户更多信息,虽然暴利,但风险非常高。

我曾经讲过,以前看好有场景的这些优质资产。

第一、有场景的消费贷,必然获得足够多的消费信息和支付信息,甚至你的信用信息。比如蚂蚁花呗、分期乐等。

第二、车贷、房贷,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贷款抵押物形式,在最早的借贷债权中,车、房是最直接的资产,也是能直接通过市场定价的一种优质资产。

那你说,车贷会因为监管政策而消失?我不信。

二 .

我的看法,能投。

但有前提条件,未来的趋势一定是准入门槛制,互联网金融牌照应该会是趋势。

而目前,口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要看行业的发展和机构的后续动作。

先说一下,车贷行业能够迅速发展,市场空间是决定性因素。

讲一个数据:

我国每年汽车的整体保有量保持10%至20%的增长,每年新增汽车保有量达1000万至2000万辆,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保有量国家。

但另外一个数据,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只有20%。

从2016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汽车进入高速增长,预计2018年我国互联网汽车的总规模可达1.85万亿。到2020年,中国汽车的市场规模预计可以突破2万亿元。

话说,汽车分期是不是又火起来了,弹个车、秒优车等。

三 .

今年年初,相关部门对车贷等借贷行业的违法行为展开了专项整顿,重点放在了车辆二押、暴力催收等领域。

在此背景下,车贷行业受到巨大影响,部分知名平台也被殃及。

看政策,也知道,现在矛头指向的都是一些非法违规能行为,而正常的车贷业务并非在限制范围内,不要过度理解政策。

现在国家的政策,不会一棒子打死一个行业,而是在鼓励良性发展和限制非法行为,这是一个趋势,也是行业进一步上升的机遇。

此次车贷是行业调整的一个巨大契机。

对平台来说,风控全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等缺一不可。如何对借款人进行尽调、审核,如何作好贷前的风险提示、合规发展,都是一个转折点。

所以,要合理看待,不能一棍子打死。

四 .

全指医药今天进入高估,分位点达到54.12%。

很多人在纠结估值数据的差距,还没有理解,数据的差异在于计算方式不同。

大部分数据仅供参考,通过对比数据提供一个投资参考值,这样投资才能有标准。

而标准只是相对值,非绝对值,你按照数据去投资,博取的是未来低估的大概率能涨回来,高估的能跌回去,却不知道周期有多长。

所以重点关注数据差异引起的高低估,结合自己的投资经验和策略判定是否能入手。

说明:

1. 绿色低估(可定投);黄色临界(激进风格可投,稳健风格建议再等);红色高估(分仓卖出);其他为正常估值。

2. 指数估值维度:PE/PB分位点、盈利收益率、ROE。

3. 估值高低:

第一种:分位点和ROE,当分位点10%,低估。

第二种:盈利收益率和ROE,当盈利收益率>10%,ROE>10%,低估。

4. 部分品种不参考分位点、盈利收益率和ROE。

五.

基金:

主投指数基金,寻找穿越牛熊的主动基金;

寻求高安全边际基金,低估分仓买入,高估逐渐退出;

动态平衡策略和资金网格化管理;

基金组合配置,对冲品种风险;

中长期投资,忽视短期波动。

网贷:筛选稳健优质的投资平台和行业最新资讯;

保险:最实用的家庭保险配置;

债券:中低风险策略下的投资品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