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找夜奶原因1. 奶睡,形成睡眠联想:宝宝把吃奶作为“睡眠联想”,没有奶就睡不着,具体的解决方法就是做好睡前程序,奶睡完给他刷牙,或者清洁口腔,然后放在小床上,轻拍入睡。或者放一个安抚玩具,或者轻哼歌,都是很好的睡前程序。2.白天靠频繁喂奶来解决宝宝的哭、闹、不睡、无聊等:在确定宝宝饿了的情况外,尽量用其他方法安抚,特别是刚喂完奶没多久,或者时间还没到的时候。几个要点:a.保证每次喂奶时吃的足够多,足够饱,吃到时候不要打扰,尽量安静,吃饱再停止,不能吃一点点玩一下,没多久又要吃。b.多和宝宝互动,多抱抱,掌握宝宝这个年龄最兴趣的游戏,除了说话,唱歌,可以玩游戏,躲猫猫,滚球,玩具等,找到有效的能安抚宝宝的方法。断掉必须吃奶才能得到安抚的联想。3.母亲结束产假上班后,宝宝会在夜间多次醒来要奶吃来补偿:妈妈要安排好产后上班的时间,晚点上班,早点回家,如果实在条件有限,必须做好有在家的时候多陪宝宝,充分高质量的陪伴,让宝宝不会有分离感和焦虑感,夜奶的情况才会好转。

具体的方法:

1.戒除奶睡。2. 躺喂改坐喂

(一)缩短喂奶时间法——潘特莉之无泪法

在睡眠咨询师伊丽莎白·潘特莉的著作《The no cry solution—gentle ways to help your baby sleep through the night》中,她介绍了一种循序渐进、让宝宝抵抗较小的、断掉夜间频繁喂奶的办法。

适用年龄:四个月以上。

适用情境:晚上入睡和夜醒的奶睡依赖,当孩子夜醒要吃奶,哭闹时。

第一次夜奶:

步骤1:用手指头按按她的嘴,或者轻按她下巴,或者轻拍,看能否不吃奶直接睡去;

步骤2:如果孩子仍然哭闹,就坐起来给他喂奶,记录下开始喂奶的时间;

步骤3:喂奶中观察孩子的反应,当孩子吸吮速度由快变慢,快要睡着时,停止喂奶并记录时间。计算一下这次喂奶的时长。

第二次夜奶:

重复步骤1、2、3,但是比上一次喂奶时长减少2分钟。比如上一次喂奶是6分钟,这一次吃4分钟就拔出来。如不肯睡,用其他的方式尽量安抚其至睡着。

第三次夜奶:

重复步骤1、2、3,再次比上次喂奶时长减少2分钟。这一次只给吃2分钟。如不肯睡,仍然尽量安抚。

第四次夜奶:

拒绝再给夜奶,醒来后尽量安抚。

方法说明(重要!必看!):

1.这个办法要求妈妈记录下每次夜奶的时间并渐次缩短,所以妈妈必须坐喂以保持清醒。要是躺喂,很容易同宝宝一同睡着,方法就贯彻不下去了。

2.这个方法适合于性格细密、一以贯之的妈妈,也对妈妈的清醒程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妈妈白天上班较累,无法在晚上醒来多次坚持计时,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

3.上文说的缩短时间,适合于母乳喂养的婴儿。但是方法的精髓也适用于吃配方奶的宝宝。根据宝宝的惯常食量,将瓶中的配方奶逐渐减量,一直到停止夜奶为止。比如说,第一顿夜奶吃120ML,第二顿夜奶减至90ML,第三顿减至60ML或者干脆哄睡(视情况而定)。

4.这个方法的精髓是,在步骤1中先观察,少干预,看宝宝能否不吃奶就自己睡去。压住嘴唇,轻拍,都是压制吃奶的欲望,尽量用安抚的方式使其睡着。步骤2和步骤3则是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宝宝适应吃奶时长越来越短的习惯。孩子都是习惯的产物,习惯会造就孩子。据作者潘特莉说,这个方法第一天晚上可能比较难熬,但是第二天第三天会经历比较显著的改善。

5.如果孩子正在经历的频繁夜醒远远大于四次,也可以使用这个办法满足前三次即可,从第四次开始硬哄。因为孩子从四个月开始,生理上已经不需要吃夜奶,三次的夜奶满足已经足够。

6.相比较后面要介绍的法伯法而言,这个方法对宝宝的情绪压力相对较小,也更容易让孩子的长辈所接受。要知道,很多法伯法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长辈的不理解和阻挠。有一个爱孙如命、不理解睡眠训练原理的长辈以“对孩子好”的名义不许法伯进行下去,是法伯失败的最大现实因素之一了。

(二)拉长喂奶间隔法:Jassey和法伯法

无论是在儿科医生Dr.Lewis Jassey和Dr.Jonathan Jassey合著的《The Newborn Sleep Book》,还是在法伯的《法伯睡眠宝典》中,都提到了拉长喂奶间隔的办法来应对因奶睡而起的频繁夜醒。

1.拉长喂奶间隔的原理:

《The Newborn Sleep Book》认为,对宝宝来说,吃和睡互相影响,构成了每日生活的不可分割主题。同时,婴儿又是习惯的产物,所以,养成一个规律的进食习惯,就能推动规律睡眠的形成。

并且,婴儿夜里醒来的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饿而引起的习惯性夜醒。如果将白天晚上的进食间隔拉长,婴儿习惯了这样的进食节奏后,就能在晚上更长的时间内不吃东西,夜醒的问题就得以解决。在0-3个月小月龄中,更提倡按需喂养。婴儿发出饥饿信号后,就要给奶。所以在婴儿步出小月龄之后,我们就可以逐步拉长喂奶间隔,让婴儿习惯于3.5-4小时为周期的喂奶时间。

2.拉长喂奶间隔的操作

如果之前是执行3小时的循环作息,现在要想将吃奶时间拉长到每四小时一次,可以循序渐进的每次推迟15分钟。用四五天的时间来实现4小时的吃奶循环。在这期间,如果发现宝宝对于4小时的循环时间还不能适应,可以暂时停止调整,满足宝宝的饥饿需要,退回至原来的循环时间。

在每次推迟的15分钟内,宝宝由于不习惯新的吃睡习惯,必然要表现出哭闹挣扎。父母对这些抵抗应该予以心理上的理解,方法上的坚持。不要担心孩子会哭,哭并不一定预示着孩子心理受到了伤害 。孩子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强大的多,常常会给我们惊喜。

当然,宝宝一天的作息时间并不总是4的整数倍。比如,宝宝6:00刚结束最后一个小睡,8点又该吃睡前最后一顿奶睡觉了,循环时间不满4个小时怎么办呢?那么就可以适当调整进食量,晚上最后一顿奶少吃点,或者从最后一个小睡中提前叫醒。

在三四个月左右,宝宝如果晚上入睡时长在11-12个小时左右,假设晚上七点入睡早上七点醒来,那么宝宝中途也可能因为饥饿而醒来一次,这顿夜奶就应该予以 满足,因为白天实行的是四小时循环,宝宝可能在晚上撑到七八个小时就饿了。这时候妈妈应该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确实是饿了,应果断给予喂奶。

除了宝宝主动醒来要奶吃以外,Dr.Lewis Jassey也提到这样一个办法,就是也可以在睡下之后的四五个小时左右,将宝宝从睡梦中唤醒喂一顿奶,确保宝宝可以撑到天亮。但是存在这样的风险:宝宝有可能打乱本已逐渐成熟的夜晚睡眠作息,在喂完夜奶后久醒不睡。妈妈们可以谨慎地试试看。如果失败可以放弃这顿梦中喂食。

这个方法也要提示很多妈妈们,在白天不能一哭就喂。在孩子还不会说话前,哭泣是他们的表达工具而已,哭并不意味着他们饿了。并且,小婴儿有吮吸本能,对递过来的奶头,他们一般来者不拒,不管是不是饥饿。妈妈容易将吮吸本能与饥饿混淆起来,每隔很短的时间就喂一喂,这样极易养成奶睡依赖的习惯,需要加以克服。

(三)将瓶子里的奶逐渐换成水

婴儿新陈代谢较成人快,刚睡下时很容易出汗,细心的妈妈们不难观察到室内温度稍微高一点,刚入睡的婴儿便会满头大汗。所以,随着孩子月龄渐大,很多孩子夜醒起来并不是为了吃奶,而是要补充水分。基于此生理现象,我们可以将奶粉和水混合,逐步降低配方奶浓度,一直到夜间醒来只给喂纯水。一般三五天也可扭转夜醒频繁的习惯。在这期间婴儿逐步适应了能量越来越低的夜间补给,最后只喝水即可再次入睡。

比如在《法伯睡眠宝典》里提到的稀释比例:

“具体点来说,第一个晚上可以用3/4的牛奶兑上1/4的水,然后每隔一两个晚上再稀释一点,逐渐变成一半水一半奶、1/4的奶3/4的水,甚至1/8的奶7/8的水。以此类推,直到完全用水代替奶为止。”

大多数婴儿可以用这个办法减少夜醒。但是有少数性格比较敏感、更注意细节的宝宝能够分辨差别,对这种“糊弄”法表示抗议。小小的婴儿个体差异性已经很大,那么妈妈们就夜间辛苦一下,还是用方法(一)、(二)中的缩短喂奶时间、拉长喂奶间隔来达到目的。

(四)妈妈暂时回避法

经常听到妈妈陈述这样的情况:“我出差那几天,一直担心奶奶应付不了夜醒频繁的宝宝,怎料听奶奶说,夜里宝宝一看换了人,也就老老实实的不怎么折腾,平时晚上醒了五六次的熊孩子,那晚只醒了两次,抱抱就睡了。”或者是“那晚我身体不舒服,换我老公来对付夜哭郎,出乎我意料,孩子哭的时候,还没等爸爸拿奶瓶冲好奶,孩子就扭扭身子又睡过去了。”

以上的原因,不外乎是哺乳期的妈妈散发着奶香,婴儿被拢在母亲胸前时,闻着妈妈的奶香,又不让吃,对婴儿来说是很无法理解、受伤和愤怒的一件事情!试想,一块香浓诱人的巧克力蛋糕在你身边飘来飘去,却不让你入嘴,你会是什么感受?

所以,如果家里有替代的人,如老公、婆婆、妈妈等,可以在夜醒要奶最严重的时候帮你撑几晚,度过最难熬的时候。等待夜奶次数稳定为一到两次时妈妈再回归。

(五)改“吃-睡-玩”模式为“吃-玩-睡”模式

奶睡依赖的形成,起因不仅仅在于有一点饥饿的信号妈妈就塞奶嘴,还在于很多宝宝的日常模式是这样的:清醒一段时间玩上一会儿,等到困了的时候妈妈就让宝宝吃着奶进入梦乡。每个作息循环都是如此,所以宝宝会养成每睡必奶的习惯。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吃-玩-睡循环。在每次小觉醒来后应给予喂奶,喂奶之后玩耍,发出困倦信号时给宝宝留出充分机会自己入睡,比如可以在宝宝心情较好时将他醒着放至床上,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需要睡眠辅助,可以轻拍轻哄甚至抱起,让其顺利入睡。总之也就是斩断吃奶与睡觉的睡眠联想。

表面上看白天的作息循环与晚上的夜奶依赖关系不大,实际上很多妈妈做到以后,大大减轻了夜奶的依赖程度,夜醒后可以不给奶,哄哄就可以睡。婴儿睡眠就是这样,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情,却是解决睡眠问题的最好钥匙。

(六)当宝宝还不习惯夜里不吃奶时,用点安抚工具来帮助

安抚工具可以帮助你过渡宝宝夜醒要吃奶。首当其中的便是安抚奶嘴。安抚奶嘴迎合了宝宝吸吮本能,可以在宝宝不饿、但有吸吮需要的时候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安抚奶嘴不适合在刚出生2周内使用,以免造成母乳和安抚奶嘴混淆,干扰宝宝吃母乳的能力。同时,相对于宝宝吃手,安抚奶嘴也不会对乳牙造成伤害,如果宝宝肯接受安抚奶嘴,妈妈们可以在夜间放心使用。

崔玉涛在14年12月的微博解释过:安抚奶嘴由两部分组成:无孔奶嘴和外部原片。这个外部原片可在婴儿吸吮奶嘴时,起到向外的反向力,避免并预防因频繁吸吮造成的牙龈、嘴型变形。”

除此之外,白噪音、睡前按摩、裹襁褓、轻缓音乐也都可以用来安抚断掉频繁夜奶的孩子。

什么样的奶睡不需要太担心

上文是否给你带来了“谈夜奶色变”的印象?是否让你一顿睡前奶都不敢再喂?很多担心焦虑的妈妈对我发问:

“我每天中午回家可以给孩子喂一顿奶,每天中午那一次小觉都是吃奶入睡,我宝宝会不会产生奶睡依赖啊?”

或者

“我宝宝长牙了,晚上翻来覆去我看他难受,把他抱起来给了顿奶,是不是他原来的睡眠好习惯就没有了啊?”

其实,以上的妈妈大可不必担心。哺乳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我们应该有效利用,不提倡随意喂养,但也不是一定只用来给宝宝提供充足能量。老辈人的育儿经验有一条“吃奶的孩子好安抚”,意思就是孩子生病了、痛苦了、极其难哄时,哺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安抚方式。我们应该合理评估喂奶的利弊,在利大于弊的时候用奶安抚甚至哄睡也完全没有问题。

在何时喂奶不需要担心会养成奶睡依赖?

1.晚上临睡前的奶

每晚临睡前,都应该保证宝宝的充足奶摄入量。因为这顿奶提供着整晚的能量来源,如果喂不好,宝宝有可能夜里中间会醒来要吃的。

实际情况来看,也有很多宝妈在这顿奶时会选择让宝宝吃着吃着直接睡着。只要白天或夜里醒来时能够保持吃完奶再清醒一会的话,仅仅是晚上入睡的一顿夜奶不会造成依赖。为数不少的宝宝能够吃完这顿奶后一觉到天亮。但是如果你的宝宝已经有严重的奶睡依赖,还是乖乖把这一顿也设置为“吃—清醒一会,睡前程序—睡觉”吧。

2.梦中进食

在上文谈到的方法(二)中,提到了如果担心宝宝一晚上不喝奶不足以撑到天亮的话,“也可以在睡下之后的四五个小时左右,将宝宝从睡梦中唤醒喂一顿奶,”这顿梦中进食暂时是不用担心的。因为相比较宝宝主动的奶睡依赖而言,这顿是让宝宝被动补充能量。而且,随着宝宝长大,晚上能撑住不吃奶的时间也逐渐增久,梦中进食这一顿很快就不再需要了。

3.白天偶尔一顿奶睡至睡着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每天都吃奶睡着,也不一定所有宝宝都会养成愁人的奶睡习惯。就是有些天使宝宝,即使也奶睡也抱睡,三个月一到,照样能够自己睡整觉,让其他妈妈羡煞。

而因为一顿吃奶睡着就要走上奶睡依赖的不归路,这样的宝宝比例也是非常小的。所以下次宝宝哭闹不休,你又黔驴技穷时,不妨也让宝宝吃顿奶睡着吧!偶尔一次放松一下,没什么大不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