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本未发现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间的人类遗存。罗布泊究竟有什么。

楼兰 罗布泊

中国西部的一只“大耳朵”尤其引人瞩目

它长约60千米,宽30千米

明暗相间的半环状线条

一圈一圈地向中心收拢

形如“地球之耳”

人们既不知其所为何物

亦不知其由谁人造就

只知其所在之地名为

罗布泊

楼兰 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东南部

深居亚欧大陆内陆

这里遍布荒漠、异常干旱

极目四望,往往寸草不生

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

的死亡地带

楼兰 罗布泊

然而就是这样的死亡地带

却拥有极其强大而神秘的吸引力

从1876年

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进入罗布泊

到1901年

在此沉睡千年的古城

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偶然惊醒

再到1964年

中国在此成功试爆第一枚原子弹

无数的探险家、科学家为之着迷

甚至付出生命

楼兰 罗布泊

(摄影:文兴华)

1980年生物化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1996年探险家余纯顺因迷路脱水而亡,两人的遇难在当年影响极大;下图为位于罗布泊中心地带的余纯顺之墓,经过此处的人们会在墓前放上饮用水,以示祭奠)

民间关于它的传言更是数不尽数、真假难辨

以至于成为玄幻小说、盗墓文学的热门地点

罗布泊究竟有什么?

它那无可抗拒的吸引力又来自何方?

众所周知

天山、昆仑山等大型山脉合围

阻挡水汽进入

群山夹峙之中的塔里木盆地

形成了面积极为广阔的沙漠、荒原

盆地最东缘的罗布泊亦是其中之一

楼兰 罗布泊

然而

与人们惯常印象不同的是

今天被称为死亡地带的罗布泊

却曾经是连绵荒漠中最湿润的地方

其中的关键便是

它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洼处

那些从四周山脉中发育出的河流

包括孔雀河、车尔臣河

以及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甚至还包括源于祁连山的疏勒河

纷纷向罗布泊奔流而来

楼兰 罗布泊

摄影:文兴华

流水在罗布泊的荒野大地上

冲刷出绵长的峡谷

楼兰 罗布泊

(摄影:王隽斌)

连绵60余千米的罗布泊大峡谷,由阿尔金山上的积雪融水及雨洪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冲刷而成,深度近20米。或狭窄如一线天。

楼兰 罗布泊

(摄影:文兴华)

或宽阔如阳关大道

楼兰 罗布泊

(航拍塔里木河,摄影:赵来清)

原本黄沙漫漫的河流两岸

也变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楼兰 罗布泊

(摄影:叶梓颐)

诸水汇流

最终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罗布“泊”

一个超级大湖

(罗布泊的语义亦为“汇水之地”,是否能成为天空之镜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下图为乌尤尼盐沼)

楼兰 罗布泊

事实上

诸水汇流所形成的不仅仅是罗布泊

而是一个密布的湖泊群

包括喀拉和顺湖、台特玛湖

以及柴鲁特库勒湖等数十个大小湖泊

楼兰 罗布泊

(摄影:赵来清)

被水滋润的罗布泊及周边区域

河网纵横、湖泊密布

生命也开始绽放

其森林覆盖率高达40%

接近现今中国森林覆盖率的两倍

楼兰 罗布泊

(摄影:赵来清)

美丽的胡杨

或独木成林

或三五为伍

楼兰 罗布泊

摄影:赵来清

或成行成排

楼兰 罗布泊

(摄影:陆虹羽)

或与一波清水相映

浑似江南水乡

楼兰 罗布泊

(摄影:赵来清)

大西海子水库的鸟群;该水库是后来罗布泊彻底干涸的原因之一,曾饱受诟病,现在已经成为一座专用于生态供水的水库。

直到今天

罗布泊地区有记录的鸟类仍有151种

爬行类17种、鱼类11种、哺乳类33种

最著名的当属野生双峰驼

这是一种比野生大熊猫还要稀少的动物

而罗布泊的种群数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

楼兰 罗布泊

(摄影:水冬青)

野生双峰驼可以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包括饮用咸水,目前罗布泊已经建立了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有了水,有了丰富的动植物

罗布泊最绚烂的绽放

将由人类创造

公元前3000年

西方欧罗巴人的一支

吐火罗人(Tocharians)

开始向东方水草丰美之地迁徙

他们看到罗布泊绿洲繁茂、胡杨成林

便在此定居下来

公元前2000年

罗布泊的先民们

已经掌握了灌溉技术、制铜技术、纺织技术

开始大规模开发他们的家园

是为罗布泊的青铜时代

他们从东方引入黍

从西方引入小麦

在绿洲中开垦出大面积的农田

楼兰 罗布泊

(摄影:刘玉生)

黍起源于中国华北,并经欧亚草原,向东欧传播;小麦起源于西亚,经新疆向中原传播;罗布泊正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带;下图为古墓沟出土的草编小篓,内盛小麦粒、粟米粥干,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小麦之一;此篓纹样清晰美观,且非常结实耐用;另外,中国史籍中经常提到的大月氏亦为吐火罗人。

他们饲养牛、羊

切其皮革为鞋靴

楼兰 罗布泊

(摄影:刘玉生)

小河墓地出土的皮靴,一般用牛皮或猞猁皮缝制,

纺其毛绒为衣裳

楼兰 罗布泊

(摄影:刘玉生)

小河墓地出土的毛制毡帽,即便在今日也相当时尚;更为关键的是其羊毛、毛绒品质甚佳,可以纺70支以上的细毛纱,比现今许多羊毛产品都更优异。

他们信仰灵魂不灭

以保护好祖先灵魂寄寓之所为头等大事

并频繁举行隆重的原始宗教仪典

楼兰 罗布泊

(摄影:李学亮)

小河墓地出土的木雕。

打造数量众多的船形木棺。

楼兰 罗布泊

(摄影:刘玉生)

航拍著名的小河墓地,直径达60-70厘米的木棺有如一个个小船;点击放大后查看,可以发现棺上立柱者,象征男根,代表墓中为女性;棺上立扇形木者,象征女阴,代表墓中为男性;男根、女阴立木高达3-5米,是罗布泊早期的生殖崇拜。

楼兰 罗布泊

(小河墓地,摄影:李学亮)

在耗费了1500株胡杨木之后

木俑、木棺、立柱层层堆叠

大地上竖立起一个巨大、高耸的“死神宫殿”

“宫殿”共分为五层

由不同时期的棺木堆叠

再加上自然积沙,形如一座小山

祖先们则乘着船形棺木

面向沙海,踏上黄泉之路

与此同时

吐火罗人还与周边东方人群混血

形成相貌俊美的混血儿

其中一位女性尤以美貌著称

她白肤栗发、高鼻深目

头戴尖顶毡帽、斜插禽鸟翎毛

人称小河公主

楼兰 罗布泊

罗布泊小河公主复原图,复原者为中国刑警学院赵成文教授。

小河公主生活于距今3500-4000年间

其保存完好、栩栩如生

历经数千年而不改

尤其长长的睫毛如一排幼松般挺立

令人赞叹不已

楼兰 罗布泊

(摄影:刘玉生)

当我们完全打开棺木

揭开小河公主身体外包裹的毛毯

景象更是令人惊奇

其身材修长

毡帽、皮靴、腰衣以及各种细节装饰

无不尽显“时尚”之感

楼兰 罗布泊

(摄影:刘玉生)

然而就在罗布泊的青铜时代鼎盛之时

先民的故事却戛然而止

在之后的1000年间也杳无音讯

基本未发现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间的人类遗存

直到

公元前176年

一个西域小国突然现身西汉史籍

匈奴冒顿单于在给汉文帝的信中

夸耀自己武功之盛

顺便提到了它的名字

《史记·匈奴列传》,这是史籍中首次出楼兰

(匈奴)以天之福,吏卒良,马疆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以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

没错!就是

楼兰

这是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后世与它有关的诗词全都脍炙人口

王昌龄诗云

(楼兰是汉代人的音译,既是族名,也是国号,译名相当优美,是一个高水平的译名;引文出自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白诗云

(李白《塞下曲六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收到单于书信的50年后

即公元前126年

张骞带回了楼兰的“实测报告”

(《史记·大宛列传》)

“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盐泽即为罗布泊

而楼兰便是小河公主的后裔们所建立的新国家

汉帝国随即兵出玉门关

将匈奴势力渐次逐出西域

楼兰 罗布泊

(摄影:钱玮)

此处用玉门关代指汉代边关,因为玉门关的建成时间要晚于汉对匈战争的开始时间;下图为航拍汉代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

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也开始热烙起来

控制了罗布泊水源的楼兰

更是其中的关键枢纽

楼兰 罗布泊

(摄影:文兴华)

中央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府

将罗布泊地区正式纳入管辖

楼兰 罗布泊

(摄影:文兴华)

楼兰古城三间房遗址,其墙体极厚,应为当时西域长史府重要物资的存放之处;

为保障西域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

还动用数十万人修筑汉长城

经罗布泊直抵最西端的轮台

楼兰 罗布泊

(摄影:刘玉生)

人们通常认为长城最西端位于嘉峪关,其实仅指明代长城;脱西克烽火台,位于孔雀河中段,库鲁克塔格山前。

楼兰 罗布泊

楼兰王国也借助中央之威扩张势力范围

逐步占领且末、小宛、精绝(尼雅)诸国

到东汉中期已基本统一塔里木盆地东南部

楼兰的鼎盛时代到来了

楼兰 罗布泊

(佛塔,摄影:李学亮)

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

楼兰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群

其东西融汇、兼容并包

颇似20世纪香港之于中国的地位

他们接纳来自印度的佛教

建立起巨大的佛塔

米兰古城的佛塔遗址,为楼兰国法藏部僧团寺院;造型独特,塔基呈方形,塔身为圆柱形。

又融合希腊艺术

为神佛添置天使的翅膀

成为著名的“有翼天使”

楼兰 罗布泊

米兰古城、楼兰古城都有发现类似风格的艺术;由于亚历山大东征,将希腊式艺术带入阿富汗巴基斯坦古国犍陀罗;这种艺术又随着佛教东渐,传入中国新疆;此壁画被斯坦因盗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接着

他们又将希腊酒神的宴饮场面

请进佛教的极乐世界

端着的酒器却充满贵霜帝国的形制

楼兰 罗布泊

(摄影:刘玉生)

楼兰壁画墓,学者推断是由来自贵霜帝国的新移民建造。

他们喜爱来自蜀地的上等织锦

楼兰 罗布泊

(摄影:刘玉生)

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出土于尼雅遗址,距今超过1000千,色彩依然艳丽,8个汉字清晰可辨。

也不会拒绝大胆裸露的罗马艺术

楼兰 罗布泊

(摄影:刘玉生)

营盘墓地出土的毛织物,上面的人物具有明显的罗马艺术风格.

这里依然盛产美女

楼兰 罗布泊

西域王公贵族喜欢娶楼兰女为妻,在出土的汉简中多有提及,也有多次嫁入中原的记录;米兰佛寺壁画中的楼兰女.

但与小河公主对应的“沙漠王子”

生活显然更加富足

其陪葬品之丰富精致、保存之完好

足以蜚声中外

楼兰 罗布泊

(摄影:刘玉生)

尼斯遗址8号墓出土的“沙漠王子”,据推测为末代精绝国王,陪葬有大量精品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也出于此墓.

公元6世纪

楼兰国逐渐从历史上销声匿迹

到了公元645年唐玄奘途经此地

眼见繁华散尽,亦是相当惊讶

《大唐西域记》,描绘的是且末与楼兰之间的景象

“城郭岿然,人烟断绝”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是多样的

包括外敌入侵、丝绸之路改道

甚至突发的鼠疫

但其中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自然环境的恶化

与日俱增的人类活动

破坏了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

胡杨死亡,植被大规模减少

40%的森林覆盖率一去不复返

楼兰 罗布泊

(摄影:赵来清)

伊吾县死亡的胡杨

上游来水减少,河道干涸

湖泊面积也日益缩小

楼兰 罗布泊

(摄影:李学亮)

干涸的罗布泊,历史上罗布泊面积有过多次反复增减。

与此同时

荒漠的面积却在与日俱增

罗布泊周围常年大风肆虐

大风一起,往往飞沙走石

再加上周围山地突发的雨洪

不断侵蚀脆弱的地表

地表之上形成了大面积的土丘、沟谷

是为雅丹地貌

罗布泊雅丹总面积高达3000平方千米

是中国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区

楼兰 罗布泊

(摄影:钟跃)

楼兰古城附近的雅丹形成时间并不长,是近千年来的产物,也是环境恶化的见证者之一

或如万舰齐发

楼兰 罗布泊

(白龙堆雅丹,摄影:钱玮)

龙城雅丹,这种雅丹都是同一方向的沟谷,多是因为常年盛行某一方向的大风所导致

楼兰 罗布泊

(摄影:钟跃)

雅丹形成过程中那些被风走的沙尘

则在罗布泊南侧、阿尔金山北侧降落

形成新疆第三大沙漠

库姆塔格沙漠

楼兰 罗布泊

(摄影:钟跃)

2016年1月9日的库姆塔格沙漠,非常罕见地下雪了。

楼兰 罗布泊

楼兰 罗布泊

(摄影:悠悠)

环境的恶化立即引发连锁反应

农田、牲畜的产量日益降低

军队的口粮也不得不大幅缩减

楼兰 罗布泊

(荒废的楼兰古城,摄影:郝沛)

于是人口流散

原本繁华的城池逐渐荒废

楼兰也在历史记忆中变得越发模糊不清了

楼兰 罗布泊

(米兰水库,摄影:文兴华)

时间到了20世纪后半叶

塔里木盆地的开发愈发强劲

我们修建大坝、拦蓄上游河水

浇灌出一片片农田绿洲

楼兰 罗布泊

1961年

那些原来流向罗布泊的诸多河流

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

下游河道全部断流

罗布泊终于完全干涸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消退的湖水

在湖边留下了一道道新的岸线

岸线不断收缩,直至湖心

楼兰 罗布泊

(钾盐湖,摄影:郝沛)

现在

小河公主、沙漠王子、楼兰、鄯善

一切故城、故事、故人都已经一去不返

不知道下一个千年

有水的罗布泊又会创造什么?

干涸后的罗布泊拥有丰富的钾盐资源,2002年起钾盐公司将地下卤水抽到地表,人工营造了200平方千米的盐湖。

@丝路阳光果园

楼兰 罗布泊

楼兰 罗布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