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p Motion 拒绝掉的苹果最新报价,也许是这家历经财务危机、摇摇欲坠的明星创业公司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今年春天,苹果计划以3000 万到 50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增强现实初创公司 Leap Motion,正当交易进展到了苹果与 Leap Motion人力资源部门评估员工福利待遇等问题的尾声阶段,收购却意外叫停,所有已经准备拍手庆祝的 Leap Motion 员工都被泼上了一盆冷水。

根据 Business Insider 的最新报道,这场收购的反对声音来自两位古怪且态度消极的创始人 Michael Buckwald 和 David Holz。有趣的是,这也是五年内两位创始人第二次拒绝苹果抛来的橄榄枝。

2013年,Leap Motion 可谓是当时硅谷最炙手可热的初创公司之一,一段用手部姿势代替鼠标办公、画画、甚至切水果的计算机交互演示视频让Leap Motion 赚足了眼球。同年,苹果第一次对 Leap Motion 抛出了橄榄枝,不过双方却因创始人的心高气傲不欢而散。

古怪的创始人和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

据 BusinessInsider 称,在那场不欢而散的交谈会上,David Holz不仅表示对加入苹果没有丝毫的兴趣,还指责苹果已经不再创新,技术糟糕,顺手赞美了安卓的种种优点。据 Leap Motion当时的员工称,David 摆出一副永远不会与这些人为伍的模样,还称对方是魔鬼(devil)。

正是这位古怪的联合创始人兼 CTO 带头研发了手势算法,才让 Leap Motion 得以成名。此前,Holz 在 NASA 任职工程师,2010 年他与连续创业者 Michael Buckwald 共同建立了 Leap Motion。

视频一炮走红之后,LeapMotion 在 2013 年 1 月份宣布完成 3000 万 B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Founders Fund、高地资本合伙公司。同年 7月 Leap Motion 发布了初代产品,一款售价 80 美元、外形酷似 U 盘的体感设备。这款产品通过 USB 的方式和电脑(支持Windows、Mac)设备相连,设备上有两个相机传感器和三个红外线 LED,传感器追踪手部运动,并最终转化为 3D 动作。

2014年,年仅 25 岁的 Michael Buckwald 和 David Holz 登上了 Forbes30 Uder30名人榜,同在榜单上的还有科技圈赫赫有名的大人物,Evan Spiegel、Patrick Collison

等人。据《华尔街日报》称,Leap Motion 在 2017 年获得了由摩根大通领投的 5000 万融资,其中 2500 万的投资条件是Leap Motion 完成投资者制定的目标。

近几年,Leap Motion 将重点放在 AR 头显的设计上,并在今年四月发布了AR 头显开源平台北极星,以及 AR 头显原型机。这款头显原型采用了两块 1600×1440 分辨率显示屏,具备 120Hz 的刷新率和100° 视场角,搭配了 Leap Motion 独创的 180° x 180° 手部跟踪传感器,对标 Magic Leap One 和微软Hololens。

2013 年,苹果的混合现实计划还在初期,如果 Leap Motion答应了那笔收购邀约,就会像其他被苹果收购的初创公司一样,公司的团队和项目逐渐融合在苹果的组织架构中。不过当时吃了闭门羹的苹果,数年之后依然看好Leap Motion,这背后,除了 Leap Motion 的技术实力之外,还因为苹果在 AR 领域不断的布局。

苹果的 AR 梦

蒂姆·库克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看好 AR。2017年 WWDC,苹果推出了 iOS 11,同时发布迈入 AR 领域的里程碑式产品—ARKit。在刚刚结束的发布会上,苹果着重强调了新版 iPadPro 可以结合 ARKit 2.0 为用户带来 AR 体验。iPad Pro 针对 AR进行了深度优化,定位识别和图形渲染效果都有了大幅的提升。

彭博社早前曾报道过,从几年前开始,苹果就组建起了负责 AR相关项目的团队,由 Mike Rockwell 领导,并且逐渐扩张到几百人,开发了一项总代号为T288的软硬件项目。这个团队的第一个产品正是ARKit,下一步便是 AR 眼镜。苹果正在研发 AR 头显的芯片,类似 Apple Watch 上的芯片,把图形处理器、AI 处理器、CPU等集中在一小块芯片上。操作系统方面,苹果内部将其称为rOS(reality operating system),基于 iOS 系统。

在不断积累AR 技术上,苹果主导了一系列相关收购。2013 年的一次收购让 Prime Sense 的 3D 传感构成了 iPhoneX 的Animoji、Face ID 等亮点功能的技术基础。2015 年和 2018 年,苹果相继收购了 AR 公司 Metaio 和 AR镜头制造商 Akonia Holographics。最近的一次交易消息,是苹果收购了专注研发实时绿屏特效技术的初创公司 Spektral。

彭博社称,苹果将会在 2020 年推出 AR 头显。苹果分析师郭明錤也预测,苹果将通过提供 AR 头显创造的 AR 体验重新定义现有产品的用户界面(UI),苹果并不需要一个所谓的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而是完整的用户体验。

先从发达国家的开始,最终到所有国家,AR会像一天三餐那样普及,成为你的一部分。我们很多人每天都靠智能手机生活,以后也会靠 AR 生活。2016 年时库克曾这么评价 AR技术。每每谈起,他都是一副非常兴奋的样子。对苹果而言,在它如今越来越鲜见突破性创新的发布会上,也许真的需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的 AR技术带来一些新鲜和突破。

最好的选择

今年年初,苹果和 Leap Motion 谈崩的那场交易细节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Leap Motion 创始人最终认为,苹果的出价低于公司的价值。

Leap Motion 的发言人对 Business Insider 表示很多科技巨头都有收购 Leap Motion 的念头,因为意识到了我们团队的价值,以及我们的技术和研究对未来计算的关键作用。

2013 年,Leap Motion B 轮融资后,投资方为 Leap Motion 估值 3.06 亿美元,这个数字同样没有让创始人感到满意,他们认为估值应该更高,Leap Motion 可以成为一家价值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

不过随后的几年,LeapMotion 发展并不顺利,Leap Motion 销量未及预期,不足以支撑公司发展,北极星目前只是实验性平台,AR头显也未开始量产。Leap Motion 没有完成投资者制定的目标,摩根大通领投的 2500万并没有到手,为了削减成本,将技术团队搬离了寸土寸金的旧金山总部,许多员工离职似乎也与这一原因有关。

不过,售价 80美元的传感器销量好坏似乎不是苹果考量的标准,苹果真正想要收购的是极具才能和创造力的员工。此外,Leap Motion 拥有的 100多项专利和应用,对苹果来说也极具吸引力。Leap Motion 的核心技术实力不可置否,越来越多人认为,Leap Motion的技术是一颗宝石,被投身于 AR 智能眼镜的公司加以利用,便可以发光发热。

目前来说,还不清楚苹果是否仍然对 Leap Motion敞开大门,但是 Leap Motion也在积极与其他公司商谈,寻求苹果以外的可能性。可惜事实摆在眼前,对于这家初创公司来说,显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交易时间。据知情人士称,心高气傲的创始人拒绝掉的苹果最新报价,也许是历经财务危机、摇摇欲坠的Leap Motion 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

(编辑:齐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