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复辟”(7)

上一篇文章说到张勋带辫子军入京,逼黎元洪解散了国会,让黎元洪在全国人民面前好不难堪。这只是张勋的第一步——让总统黎元洪威信扫地。接下来,他开始着手走第二步。

1917年6月16日,张勋头戴红顶花翎,带着手下的四员大将,乘汽车来到神武门,然后换乘肩辇,来到养心殿,拜见大清末代皇帝溥仪。张勋行跪拜大礼,并自称奴才恭请圣安。溥仪非常高兴,赏张勋紫禁城骑马的特权,并送他名画多件。这是张勋人生最顶峰的时候,似乎整个北京城里,除了小皇帝溥仪以外,再没有人可以制约他。

溥仪

所谓“盛极必衰”,张勋爬到人生顶峰的时候,下坡路也快了。

根据督军团在徐州的决议,大盟主确实有权对各个独立省份发号施令。那是事出有因,大家联合逼宫黎元洪,需要一个长者带头,这样张勋才得以脱颖而出。现在,黎元洪已经下台,大家的目的初步达到了,张勋这个大盟主却还在北京独断专行,这就是大家不能接受的了。

以前,无论是袁大头还是段祺瑞掌权,遇到重大事情,常常和各位地方诸侯商量着办,不会完全一意孤行。张勋算什么人,不过是一介北洋附庸,居然敢长期凌驾于各省军阀之上?督军团里有段派有冯派,这些北洋嫡系们越来越看不惯张勋的倒行逆施和独断专行。

督军团和张勋的矛盾,首先出现在内阁人选上。李经羲的内阁,几乎所有的人选都是张勋亲自圈定的,与其说是李内阁,不如说是张内阁。因此,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作霖、阎锡山等实权派人物都非常不满。

此时的督军团,毕竟还对张勋这个大盟主要保持一定的敬意,不便直接闹翻,但气总得有地方出,而李经羲内阁就是他们最好的借题发挥的出气口。

6月14日,奉系首脑张作霖第一个跳出来,指责李经羲不肯副署解散国会的命令,肯定是和南方有所勾结,这样的人不配领导内阁,建议请段祺瑞出山组阁。段祺瑞接到此电报,通电张作霖表示谢意,但自己暂时不考虑复出。6月15日,直隶督军曹锟通电,他认为:芝老(段祺瑞字芝泉)刻难复出,菊老(徐世昌字菊人)不问世事,当敦请聘老(王士珍字聘卿)出山组阁。同日,山西督军阎锡山、浙江督军杨善德、山东督军张怀芝等都一致通电,主张聘老出山组阁。从电文中不难看出,虽然督军团成员各有各的打算,但在反对李经羲内阁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

根据以往惯例,每一届新内阁产生后,都会有各地军阀发来电报祝贺,以示这个内阁是受欢迎的,不会夭折,但李经羲内阁收到的几乎全是劝退的电报。因此,李经羲哪还敢去北京上任,依然躲在天津租界避风头。

大盟主张勋急了,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信,不得不每天派发电报,尽力疏通关系,希望督军团能和自己保持一致,但没人理他。曹锟、张怀芝、张作霖、倪嗣冲等人联名劝说李经羲不要上台。李经羲本人还收到好友章太炎发来的骂电:“引寇入都,扰乱法纪,名为总理,实为某人之副官。”李经羲看到后,羞愧不已。

张勋暴跳如雷,对部下大声吼道:谁反对李经羲内阁,就是反对中央,反对中央就是造反,谁敢造反,我就去打谁!但张勋也就吼吼而已,他的辫子军拿来吓唬手无寸铁的黎元洪还可以,要真去和那么多地方大员开火交战,哪有丝毫胜算。

张勋

于是,张勋又想出一个主意:成立一个元老院,自己以元老院一把手身份总揽国政。元老院主要成员包括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王士珍、陆荣廷等人。张勋一厢情愿地认为,给了这些有名望有实力的元老这样的地位,他们就会铁心帮自己。很显然他想多了,除了在北京的王士珍不便得罪他以外,其他所有的所谓元老,没有一个响应他的号召到北京助他,张勋这个元老院计划不得不胎死腹中。

这个时候,王士珍的作用体现出来了。北洋之龙不是浪得虚名,能稳稳压制冯国璋和段祺瑞的王士珍,毕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他的尽力疏通和斡旋下,各路诸侯还是逐渐放弃了强硬。6月19日,安徽督军倪嗣冲率先放弃独立,宣布回归中央。之后,河南督军赵倜、直隶督军曹锟、陕西督军陈树藩、奉天督军张作霖、浙江督军杨善德、山西督军阎锡山、山东督军张怀芝、吉林督军孟恩远、黑龙江督军许兰洲、察哈尔督军张敬尧、福建督军李厚基、甘肃督军张广建、江西督军陈光远等,纷纷取消独立,归顺中央。值得玩味的是,一片归顺声中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两广宣告自主,彻底脱离中央,这也为后来的南北战争埋下了伏笔。

北洋三杰

北洋三杰中,北洋龙王士珍最神奇:做的事情似乎没有段祺瑞和冯国璋轰轰烈烈,官也没有北洋虎和北洋狗做得大,凭啥成为北洋三杰之首?人家低调而已,一般不出手,但只要出手就不一般。这次出手,老王就让人刮目相看。

在王士珍的协调下,各路诸侯虽然反对李经羲内阁,但毕竟取消了独立,而且反对风潮也在减退,还有部分诸侯甚至默认了李经羲内阁。即便是已经宣布脱离中央的两广实权派人物陆荣廷,也亲自致电李经羲,措辞温和,不再激烈反对其组阁。如此一来,李经羲心里总算有了底。

6月24日,李经羲任命劳苦功高的北洋之龙王士珍为新政府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萨镇冰为海军总长,而他自己亲自兼任财政总长。6月25日,李经羲终于正式通电接任内阁总理,李内阁正式组成。不过,李经羲在电报中还是留了一手,声明他这个总理只以三个月为期。

李经羲在电报中以三个月为期,说明心里还是有分寸的,意识到这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内阁,仅仅依靠被全国人民鄙视的辫子军主帅张勋,不可能长期稳固。而且,张勋也仅仅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傀儡,并不是真心真意支持他。因此,李经羲在电报中用“佛入地狱”一词,希望各界贤达名人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加入内阁。他希望这些人的加入,可以对张勋有所制约。但是,肯和李经羲一样“下地狱”的人,寥寥无几。

李经羲受到冷遇的同时,北方军阀再次联名发出呼吁,建议李经羲只是暂时过渡一下,后面还是让王士珍出面组阁,这样他们才安心。一贯力挺李经羲的张勋,这次也变得尤其耐人寻味,他在回电督军团时是这么说的:“诸公敦请聘老,何啻再三。而匪石之诚,竟不可转。聘老不担任,韧不得而强之。犹之仲仙(李经羲字仲仙)自欲担任,勋亦不得而阻之。仲仙今就职矣,此时无论推举何人,亦谁肯横身插入?勋对此席毫无成心,见我同胞,当能共谅。”很显然,张勋把李经羲组阁说成李“自欲”,把自己的野心说成是毫无成心。可惜,根本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他的鬼话。

6月28日,从天津到北京的火车停在北京火车站,火车上下来一个奇怪的老头。这人一身乡下老农民打扮,用大蒲扇遮住自己的脸,却是从头等车厢下来,而且还有几名辫子军恭敬迎接,全程保护。之后,一辆豪华马车把他直接送到南河沿张勋府邸,张勋立刻加了门禁,不见任何客人,单独和这位奇怪的老人面谈。

北京老火车站(前门)

这个老人是谁?为什么他得到张勋如此高规格而又保密的迎接,他的到来会给张勋的复辟大业带来什么实质的帮助?我们下一篇文章接着说。

参考资料: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徐海:《段祺瑞传》

3.彭秀良:冯国璋传》

4.潘荣:《张勋真传》

5.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