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9年以来,科创板进程逐步加快。近日科创板进展再现火热,吸引了不少港股上市公司的目光,“回A”热度逐渐加强。

  转战科创板的港股上市公司,大致采用两种方式回A:一类是整体上市,一类是分拆上市。

  譬如港股上市公司昊海生科和中国通号,采用整体上市模式申报科创板。

  大约7年前,昊海生科曾试图闯关创业板IPO。2012年9月,昊海生科上会被否。当时发审委主要关注,昊海生科低价收购上海其胜生物制剂有限公司,以及向竞争对手收购原材料。

  失败后,昊海生科转战港股,并于2015年4月上市。

  2019年1月3日,昊海生科公告称,有意在A股发行股票。

  港股上市公司威胜控股和微创医疗,则选择进行分拆然后申报科创板。

  以威胜控股为例,其2005年在香港主板上市,2019年4月4日,威胜控股公告称,建议分拆子公司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科创板独立上市。威胜信息此次申报科创板,选择了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的标准,欲融资6.05亿元。

  估值或为回A主因

  港股上市公司申报科创板的背后,是港股公司回A潮涌现。

  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股票全称完全相同的A+H股公司已有111家(不包含分拆等情况)。

  这111家公司中,先H股后A股的有77家,先A股后H股的有32家,A股和港股同日上市的有2家。

  从近年来回A的情况来看,2016年至2018年,港股上市公司回A数量分别为1家、5家、7家。另外,截至4月23日,2019年有4家港股上市公司回A。

  上述17家企业中,金融企业最多,共有6家,其次是4家制造企业,鲜有互联网等新经济类型企业。

  港股公司纷纷盯上科创板,估值或为“回A”主因

  对于为何要从港股回A股上市,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对港股,在A股上市的优点体现在,A股募集资金多、过去监管相对宽松、再融资方便、对开拓国内市场有帮助,可宣传公司和品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