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自己的姐姐于立忱又因为郭沫若而死,这一切自然是让于立群无法接受的,丧子之痛再加上这件事的猛烈冲击,最终导致她在1979年2月25日自缢而死。而她作为一个高材生,非但没有投入到为国家奋斗的事业中,反而受骗于一个无情男人,这说的就是“如此自身”,对自己的失望以及对社会的绝望,让精神低潮的于立忱最终选择用自尽结束生命,不得不说她的死其实不仅掺杂了个人原因,也有时代的悲痛在里面。

郭沫若一生共有四位女人,其中他的首任妻子是由父母包办婚姻为他物色的张琼华,但两人实际上不过是有名无实,1912年她和郭沫若结婚后,仅仅过了五天郭沫若就离开了。
这可能算是郭沫若对父母,对时代的一种反抗,对郭沫若来说,这段婚姻并没有影响到他后来的生活。但是对于张琼华来说,在那个保守封建的年代,张琼华似乎一直在等待郭沫若的回归。

但这一愿望并没有实现,她的一生都在守活寡,1939年当郭沫若回乡得知张琼华还没有改嫁时,对她表示了歉意,其实这一点郭沫若做的没有错。
张琼华完全可以改嫁,但碍于名声,或许才没有这样做吧,这是时代的悲剧。
郭沫若的第二任妻子是佐藤富子(郭安娜),一位日本女人。第三位就是于立群,但实际上于立群只能算第四位,因为在此之前,郭沫若和她的姐姐于立忱有过一段情缘。
但是这段情缘直到郭沫若去世以后,于立群在整理遗物的时候才发现,因此成为于立群自缢而死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其它原因,后面会谈到。
1934年的时候,于立忱因为染上肺病前往日本疗养,并且成为《大公报》驻日本的特派记者。在东京,于立忱结识了郭沫若,但这时候的郭沫若实际上已经和郭安娜结婚。
所以简单来说,当时的郭沫若出轨了,而于立忱变成了我们所说的小三。一个正值青春年华,一个是多情才子,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但是在1937年,她却留下遗书自尽: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
根据后来同时代的作家谢冰莹回忆说,于立忱之所以会自杀,是因为怀上了郭沫若的孩子,但是郭沫若并不同意生下这个孩子,因为他已经有了家室。
自从于立忱怀孕以后,郭沫若对她的态度就冷淡了许多,再加上于立忱后来又流产,这让于立忱对郭沫若失望到了极点,精神因此饱受打击。
结合她留下的遗言来看,1937年正值中日关系恶化,她是在5月自尽的,短短两个月后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国家面临的更加动荡的未来让这位本就精神陷入低谷的女性更加恶化,她是毕业于师范大学的活跃青年。
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都有一种拯救国家的远大理想,“如此国家,如此社会”自然是说在黑暗混乱的政权统治下,中国社会并没有取得新的变化和进步,国家的未来依然昏暗不明。

而她作为一个高材生,非但没有投入到为国家奋斗的事业中,反而受骗于一个无情男人,这说的就是“如此自身”,对自己的失望以及对社会的绝望,让精神低潮的于立忱最终选择用自尽结束生命,不得不说她的死其实不仅掺杂了个人原因,也有时代的悲痛在里面。
于立忱有一个妹妹叫于立群,抗战爆发以后郭沫若回国参加抗战事业,当时经由诗人林林介绍,郭沫若结识了于立群。双方第一次见面都充满了好感,首先是因为于立群是于立忱的妹妹,郭沫若从她身上看到了于立忱的影子。
因此不免对于立群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而于立群自然对郭沫若这位大文人掺杂了充满崇拜的仰慕,不仅如此,她还把姐姐于立忱仰慕郭沫若而写的诗笺交给了他。
当时她并不知道姐姐和郭沫若有过恋爱关系,只是单纯以为姐姐只是仰慕郭沫若,而且她也不知道在日本的事情。因此一个是单纯无知,一个确带有某种特殊目的,两人越走越近,最终于立群嫁给郭沫若成为他的第三位正式夫人。

可实际上,这时候的郭沫若和远在日本的妻子还没有离婚呢。但那个动荡的年代,谁会去追究重婚罪呢?1948年郭安娜带着郭沫若的后代找到他时,得知他已经生儿育女,只能失落绝望的离开。
于立群为郭沫若生育了6个子女,其中两个儿子郭民英和郭世英在建国后的那个特殊年代里死去,这让于立群的精神备受打击,从此郁郁寡欢。
1978年6月郭沫若去世以后,她开始把精力投入到整理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中,也就是借着这个契机,她发现了郭沫若当年和自己姐姐于立忱交往过的信件以及证据。
这无疑犹如一个晴天霹雳,换言之,她其实只是姐姐于立忱的替代品,郭沫若对她的感情是不纯的,从一开始就动机不良,而且她还隐瞒了自己这么多年,直到去世都不曾开口。
而自己的姐姐于立忱又因为郭沫若而死,这一切自然是让于立群无法接受的,丧子之痛再加上这件事的猛烈冲击,最终导致她在1979年2月25日自缢而死。
总之这些事例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出狗血剧情,而郭沫若也是一个标准的渣男代表,尽管他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个人感情生活确实是过的一地鸡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