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洋时期,张怀芝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张怀芝起初只是山东一个连饭都吃不上的小混混,四处流浪,后来机缘巧合,当了袁世凯的马童。有一次袁世凯的马受了惊,把袁世凯摔了下来,眼看就要一命呜呼,张怀芝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肩膀扛住了袁世凯,救了老袁一命。

从此,张怀芝就开始飞黄腾达,官拜陆军上将,还被任命为山东督军,衣锦还乡。

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张怀芝的笑话,好像成了一个不学无术、毫无底线的军阀形象,其实真实的张怀芝,还是有一定的手段的。

张怀芝当上山东督军后,决心很大,很想改变山东的面貌,因此,对督军府的公职人员要求很严。

不久后,山东督军府的公职人员便有些躁动不安了,连续几天罢工。许多人私下里商量,到张怀芝那里抗议,说现在工作压力太大了,根本没法干下去了,实在不行就集体辞职。

张怀芝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当天便宣布:“想辞职的,立即到秘书处办理辞职,想继续干的,抓紧时间回到岗位上。”

公职人员们闹归闹,但当他们知道张怀芝的底牌后,又乖乖回到了办公室。毕竟,这里的公职有地位,还能不时捞点好处,辞职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张怀芝刚上任,为啥公职人员就集体给他一个下马威呢?原来,这不是公职人员给张怀芝下马威,而是张怀芝给了公职人员一个下马威。

他上任后不久,就发现公职人员懒政散政现象太明显,很多人拿着薪饷不上班,或者上班也不干事,于是,张怀芝在一次大会上说:“

我张怀芝穷苦出身,没啥文化,但我知道层级管理。从今天开始,我抓部门主要负责人,还有各主要口的人员。为了锻炼你们全面的能力,我把你们的名字都写在签条上,遇到急事,我从中抽取一人,抽中谁就由谁去办,如果敢怠慢或是不办,对不起,军法处置!

这个办法施行后,可苦了一些人,他们平时上班总是迟到,或者有点小事就不来,以前没人管,可现在再没人敢迟到了,因为他们都怕自己被抽上,抽上后如果找不到人,那可就完了。

当时有个内务科长叫姚鹏,陪走了好几位山东督军,在公职人员中很有资格,但就有一次来晚了,被张怀芝抽中了,结果挨了两百军棍,一个月都没起来炕。

张怀芝上任后,整个山东省财政竟然没有盈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发现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职人员薪饷太高。为了节省开支,张怀芝决定在公职人员中开始减薪。

可是推行了一个月,薪水就是减不下来,天天有家属堵门来闹事,哭爹喊娘,叫嚷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不下去了,搅得张怀芝心烦意乱,这事儿只好暂时搁置下来。

可不久后,减薪又开始了,而且非常顺利,没有人闹了,也没有人挑事了。怎么突然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原来,这是张怀芝的计。

他抓了一头一尾。一尾,就是那些整天混事的公职人员,张怀芝把他们叫到一起,先考核,可这些人业务普遍不行,考得一塌糊涂,按规定都要被辞退。这时,张怀芝派人放出话,说如果他们愿意留职,薪水减半,否则走人。这些人怕丢了公职,当然同意了。

一头,就是张怀芝在公职人员中找了几个相对比较好的,办事利索的,树立了几个典型,不停地在各种场合夸奖这些人为民办事,有思想,有能力,有爱心,将来要提拔重用。

这些人感恩戴德,自然干得更起劲了。这时,张怀芝突然提出,要把自己的薪饷减一千元,以解财政之需。这几个典型憧憬着升官,听到张怀芝带头减薪,也都立即响应,积极表态,坚决拥护张督军的减薪行动。

这样一来,那些不愿减薪的也无法再坚持了,人家表现好的都减薪,你还有啥话说?

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来,张怀芝并非那种不学无术的莽夫,他还是有点头脑的,也确实为山东百姓做了一些实事,这是值得肯定的。

历史客栈作者:荒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