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健身势头正猛,科技君几乎每天都有人朋友圈“健身打卡”,网络也带火了许多相关健身App,其中就包括月底宣布裁员的Keep。

有媒体报道,就在“程序员节”当天,Keep开始了一轮大裁员,涉及人数或有300人。Keep方面则表示,网上传的300人不是真实数据,此轮优化实际占800人的10%-15%。

互联网寒冬下,即使用户人数超一亿,大约也抵御不了这股侵袭。

但细究下来,Keep真正的问题,恐怕是它明明教的是别人健身塑性甩掉脂肪,相反自己却越来越臃肿,直到爆发出一系列并发症。

线上健身,线下增肥

作为一个平时不爱健身的宅人,科技君时隔n年再一次点开Keep APP,被其极大丰富的页面内容还是惊到了。

上下共10个tab,打开“探索”发现页,挤满了商城,轻食,硬件,Keepland等tab。每一个类目再点击,依次展开更加层层叠叠的子类目。

Keep相关的健身视频,也挤满了其他内容:运动时听的音乐、马拉松报名入口、定制课程、社区……总之,Keep变了。

不仅如此,Keep想覆盖用户的“吃、穿、用、练”四个场景,于是开始无休止地烧钱扩增业务线。

APP内容繁多复杂,线下Keep布局了多家运动空间Keepland,以及采用零售模式的快闪店Keep Store。

从最初的只做课程,变成了现在的线上卖课和卖货,线下开店的模式。涵盖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了在线大课、付费小课、会员服务;电商方面,从服饰到食品、智能硬件,以及功能性健身器材,大到跑步机、健走机动感单车,小到瑜伽垫,SKU越加越多。

有网友一针见血:沙拉等要次日达,怎么和本地轻食店竞争? 穿戴设备和小米同一个价格区间,小米的供应链优势显然是明显的 蛋白棒我为什么不去买专业运动补充剂品牌的产品? 如果还想卖装备什么的,我为什么不买UA、Reebok、Nike的? 用户和你建立了联系不代表会放弃原来的品牌认知。

Keep心太贪?

Keep一下塞进那么多功能、业务,真是贪心不足吗?从数据上来看又不是的。

指数显示,2019年8月Keep的月独立设备数是 2125 万,在健身运动类 App 中排名第一;据 Keep 提供的数据,今年 6 月,Keep旗下用户注册量已有 2 亿,月活跃人数数量为 4 千万,每日动态分享用户数为600万。

庞大的用户基数,的确是Keep走向商业化,渴望“跨界”的底气,但Keep貌似速度太快了点。

根据公开融资信息,2014年至今,Keep一共融资了6轮,累计拿到超过1.87亿美金,最后一次D轮拿到了1.27亿美金。

拿到融资后的Keep,放弃了2018之年提过的,“没必要过度推进电商与广告破坏用户关系”,不再强调Keep与用户之间的情感纽带,迅速上了电商、广告和会员业务。

同时,目前上线的业务,均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

在智能硬件领域,Keep面临着来自其他厂商激烈的竞争。以 Keep的智能手环为例,小米和华为做智能穿戴将近10年,手环的成本越来越低,供应链越来越开放,硬件很难做出差异化。Keep在其中无甚优势,目前靠内容黏住用户想要打造差异化:Keep可以把手环的心率和课程关联起来,显示实时心率,并据此调整课程和休息时长。

但问题是,其他厂商手环也提供相同内容,Keep的优势还未凸显出来,同样,Keep的跑步机等其他硬件也都有此问题。轻食和Keepland业务上线不超过两年,需要持续投入,但尚未看到回报。

扩张的速度已经超出了这个上线五年的年轻公司能控制的上限,却在多线业务中好像都没摸到盈利的门槛。 及时调整节奏速率,对年轻的Keep来说也不算件坏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