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盛唐风度第一宰相”所写的相思怀人诗,令人回味不已

11.5

长按二维码关注古诗词赏析

看久了会写诗的

往期精选

2018\11\05

看到题目,很多人应该猜出来,所谓的“盛唐风度第一宰相”指的是张九龄,他所写的相思名篇为《望月怀远》。

张九龄风度娴雅,举止不凡,更是唐代著名的贤相,颇受唐玄宗的赏识。据说,他去世后,唐玄宗每遇到荐引公卿都会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

张九龄不仅有翩翩的风采,更有着政治家的胆识与远见。这样的一位诗人,他眼中的相思是什么样的?

今天,一同品读这首《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学习这首诗之前,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张九龄的宦海沉浮。

7岁时,张九龄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写得一手好文章。13岁时,张九龄的文章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还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的激赏。24岁那年,张九龄考中进士,不久被授予校书郎官职,后来又迁左拾遗。当时,宰相张说十分欣赏张九龄的才华,把他提拔为中书舍人内供奉。张说罢相后,张九龄受到牵连,因此被贬,这一贬差不多十年。

贬谪生涯结束后,张九龄重新回朝,一路升迁,直接坐到大唐宰相的位置。刚开始,玄宗对张九龄十分敬重,也虚心听取他的进谏。渐渐地,玄宗被李林甫蛊惑,而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第二年被贬荆州。《望月怀远》大致作于这个时候。

题目“望月怀远”,点明了诗的题旨,即诗人离开家乡,因望月而想家,所以写诗抒怀。

首句引出歌咏的对象——明月。说无边无际的海面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海是横向的宽广,天是纵向的高远,所以这一纵一横之间,便营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境。作者写明月升起,不用上升的“升”而用出生的“生”,与同时代诗人王湾的名句“海日生残夜”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字有种子脱母腹而渐现的动感,呈现的是一种新生的力量,而“升”则是客观景象的实录,没有这种效果。另外,海面宽广阔大,而一轮明月则显得玲珑娇小,在如此壮阔的背景下,“生出”的月亮必定是惹人注目的,因此作者由景转为写情,说“天涯共此时”。

南朝的谢庄,写了一篇《月赋》,其中“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两句最为著名。“美人迈兮音尘阙”是令人伤感的事实:美人远在天边,我们不能互通音信,互通情愫,真是让人悲伤。好在,人间共享一轮明月。当我在望月的时候,正好你也在望月,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经历不同的人生,遇到不同的人和事,但我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事物,那就是月亮。皎洁的月光就像一条纤长的丝带,连接着天各一方的你我,它为我们传递相思之情,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可是,回过神来我们才发现,空间距离终究是无法超越的,月亮带给我们以希望,同时也给我们增添了惆怅。所以,中国文学中,由月亮而引发对家乡、对情人的思念,或通过月亮传达对亲人的祝愿,可以说是千古不变的母题。

张九龄当然也是这个意思。他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带着淡淡的忧愁,也带着豪迈与旷达。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重点来写相思之情。“情人”一般指有情之人、多情之人,并不一定限于男女欢爱,它既可以指诗人自己,也可以指远方的亲人。那么,有情之人为什么会埋怨长夜呢?“竟夕起相思”就是缘由。因为你是多情的人,看到月亮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离愁别恨,产生相思之情。而愁思缭绕心头,自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样的夜晚,怎能不让人埋怨?诗句中,“情人”和“相思”相呼应,“遥夜”和“竟夕”相承接,有因有承,有承有接,一气呵成。此外,这两句语言清新,如同行云流水,十分通畅,具有古诗的风韵。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因相思而不寐的情形。“灭烛怜光满”中的“怜”字,是爱怜的意思,饱含深情。诗人说,当我把蜡烛吹灭的时候,才看到月光充盈整个房屋,它是那样的轻盈,柔情似水,惹人爱怜。在月光的照耀下,诗人更难睡着,于是,披衣而起,来到庭院中望月。不知不觉中,露珠打湿了他的衣服,原来夜已经很深了。这两句,一句写望月的深情,一句写望月时间之久,笔法细致入微。

最后二句写赠月。“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我怎样才能捧满满一手的月光,赠给我所思念的人呢?罢了罢了,还是回去做梦吧,说不定能在梦中与她约会呢?

人们遇到喜欢的东西,总想把它送给最爱的人。比如,《古诗十九首》写道“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姑娘喜欢荷花,就采一朵寄给丈夫,为此,她不惜临水涉江。再如《西洲曲》中写道“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姑娘喜欢梅花,就折一枝寄给江北的情人。无论如何,荷花、梅花都是有形之物,看得见,摸的着。月光就不同了,它没有形,捉不到抓不着。因此,作者苦恼,“不堪盈手赠”。诗到这里,愁思弥漫。最后诗人自我宽慰,“还寝梦佳期”,于失望中寻觅希望,可见深情一片。

直到今天,当我们于月圆之夜独自徘徊在高楼林立的都市时,眼前没有江河,甚至找不到一条小溪,可心中却有无边无际的大海,海上生出一轮明月,我们会固执地认为,远方的亲人一定会看到,他们也会感受到我们的无助,感受到我们的牵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默读之后,我们仿佛寻觅到了知己,一缕温馨、几许释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