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那做计划的意义何在?

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一计划,上帝就哈哈大笑…

新一年开始,相信你和大部分爱学习的有志青年一样,制定了自己的年度计划,并且信誓旦旦要拥抱更好的一年了。这个场景可能和去年年初很像,你信心满满的制定了年度计划,但一年下来,一地鸡毛。你陷入对计划未能完成的深深自责之中,又化悲愤为动力,转入了对新一年计划的无限自嗨之中。到了今年年底,一切如旧。

或许你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陷入这两个误区之中了:

▌有规律无意义的重复

去年的年度计划是读一百本书,好读了一百本,感觉不错,今年再来;今年的年度计划继续写读一百本书,又读了一百本,感觉不错,明年再来。后年再来,大后年再来…

同样热门的“伪年度计划”还有早起。坚持每天早起打卡,第一年坚持了一个星期,到年底发现不行,明年一定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又把早起写了进去,第二年坚持了一个月,第二个月就忘了,到了年度依旧崩溃,不行不行,明年再来…

用一个工作经验工作了十年,说的就是你了。

苏格拉底说,“不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同理,不经复盘的计划不值得一做。

▌与外部世界的变化失联

最近每一年发生的事情都在不断刷新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想象。变量太多,变化太快,底层逻辑都看不清晰的时候,上层建筑说塌就塌。

我在自己年初的计划中写下了自主开发一门定制课程,内心还有点忐忑。但到了年底,我已经打了五门系统课。这一年,有了分答和简书,有了知识型IP的市场化,有了在线教育的春天和知识变现的热火朝天。与此同时,一些在年初时看来非常重要的事项,比如说想要研究的那几个在线课程平台,在年底已经变成了彻底的多余。

如果一直活在年度计划中,可能到年底就已经变成老古董咯。

那问题来了:年度计划要还是不要?

还是要的。

年度计划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方向感,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去发展,避免空转和迷茫;二是压力感,让自己看到时间的流逝,从而敦促自己的持续行动,不在原地逗留太久。如果陷入到没有完成的懊恼和制定计划的自嗨之中,就背离计划的本意了。

计划不是为了实现,而是为了保护你的梦想。

▌迭代升级

在没有复盘的情况下,每一年都是重新开始,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也不知道自己将去向何方,你很难走出一条满意的道路来。就像听了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一样,做了无数的计划你也过不好这一年。

事实上,新年计划应该是结果,是在对上一年的计划进行反思之后的升级和完善。看看做了哪些事情让自己很有成就感,今年是继续保持,还是加码突破;哪些事情没有如期完成,是接着做完,还是战略性放弃…

复盘的意义在于,看到结果背后的原因所在,并且将这份理解,运用到接下来的生活之中。

▌轻装上阵

计划宜轻不宜重,太重的计划,很容易就陷入到上面两个误区之中了。轻,并非指的像羽毛一样随波逐流,而是像小鸟一样,虽然轻盈,但拥有对方向的控制权。“轻是与精确和坚定为伍,而不是与含糊和随意为伍。”

很多关于年度计划的指南中有提到为自己撰写年度关键词,就是用“轻”的形式让生活找到方向,但又不被计划捆绑。我会为自己选择年度主题句,这句话就像我的“年度准则”,没有规定我每天要做些什么事情,但却会让我不断趋近于理想的状态。

▌小步快跑

很多人常常会纠结:我这么定计划,年底能顺利完成吗?我定的内容是不是太多/少了,还要不要加/减点什么东西?万一出问题怎么办?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如果你在定计划的时候因为这些事犹豫不决,那你就离真正有用的计划越来越远了。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的问题都在于,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与其纠结在这些细节上,不如直接开干,在前进中根据反馈和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逐渐完善。

说到底,新年计划只负责两件事情——方向和压力。

想清楚这一点之后,就放心大胆的启程出发吧,是否完成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份计划,是否让你离更好的自己,又更近了一些。

新的一年里,祝大家都少点纠结,多点进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