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网红”景点“雪乡”又一次陷入了尴尬。之前,“雪乡”被爆漫天要价,且价格不公开不透明,遭到很多旅游者不满。今年,新的旅游旺季到来以后,“雪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修正,要求每一个饭店和宾馆,都把价格明明白白地写出来。然而,“雪乡”改正后的效果还是惹来了很多非议。有游客指出,明码标出的住宿价格仍然非常高,和之前漫天要价时相比根本没便宜多少,再说,这里的住宿环境非常不好,怎么可能值这个价钱呢?

雪乡“明码标价”却被怀疑“明码宰客”,应从中得到哪些反思?

“明码标价”却被人怀疑“明码宰客”,到底是“雪乡”冤枉,还是“顾客”被宰呢?其实,明眼人心里都能看得明白。有专家认为,雪乡仍然有它的推广价值,但不当的经营行为,也让顾客和商家之间的信任逐渐崩塌。那么,从此次事件中,乡村游能得到哪些反思呢?

雪乡,原本白雪皑皑、犹如童话世界的这片净土,这几年却被天价炕、宰客风波等负面事件缠身,让美景大打折扣,更是因为破坏了原本的信任而备受冷落,令消费者对原本因为雪景稀缺带来的审美价值而高价买单的意愿大幅下降,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作为以休闲旅游为主经营项目的经营者和当地有关部门,更是应该引以为戒。

雪乡“明码标价”却被怀疑“明码宰客”,应从中得到哪些反思?

当信任危机来临,消费者负面和避险情绪的升温,对于经营主而言是毁灭的。就像雪乡此次已经明码标价,尽管背后是当地规模雪乡旅游的决心,并且有着因为资源稀缺审美价值带来的价格高企的正当理由,但仍被不少人解读为“明着宰客”,信任危机带来的苦果只能是自己消化。

不过,对于雪乡的案例,想必会给很多休闲旅游项目的经营主带来警示。如何设置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项目是核心所在,而标准规范的管理和服务同样至关重要,雪乡并非个例,这几年休闲旅游项目给大家带来的教训真的是该好好反思和吸取了。

雪乡“明码标价”却被怀疑“明码宰客”,应从中得到哪些反思?

首先,从休闲内容和项目来看,雪乡的“价格”是否对得起他的品质,确实有待商讨。然而,不少地方的乡村游也有类似的问题出现。要知道,前来旅游的游客们,并不会只对美丽的风景感兴趣,他们要体验的是一种全角度、全方位的享受。这种享受中当然就包括住宿、餐饮条件等。

对于雪乡而言,如何通过空间扩容,提升住宿品质和设置多元化的体验项目,是首当其冲的,而雪乡雪景背后是良好的生态氧吧,能够摆脱当地对雪景的过分依赖,发挥避暑、疗养、休闲等多种功能,更是能高效的延长经营周期,并且随着四季更替不断推陈出新,更会在较大程度上增强客户的粘性。

雪乡“明码标价”却被怀疑“明码宰客”,应从中得到哪些反思?

同理,乡村游也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自己现有的资源上,要懂得适当进行开发,并且延长自己的产业链条。乡村游的经营者和服务者们,更不能抱着“游客只会来一次,我就好好宰一次”的念头挣快钱,要为地方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除此之外,对于包括“雪乡”在内的乡村旅游来说,建立起公平合理、标准规范的监督体系也是当务之急。当不当经营行为出现之时,如果没有人站出来阻止,而是任由它滋生蔓延,那么很可能会形成一种固化而落后的经营观念。就像“雪乡”一样,明明今年初已经挨了一板子了,却仍然改不了自己根深蒂固的经营理念。如果以前监督部门能够及时介入,及时处理,相信这样“明着宰客”的笑话也不会出现,消费者权益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雪乡“明码标价”却被怀疑“明码宰客”,应从中得到哪些反思?

总之,在休闲旅游势头正盛,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和主力军的时候,建议广大经营者和相关部门,一定要珍惜时机,明确自身定位。要知道,让消费者满意,也是让经营主幸福指数提升的唯一方法。也许,消费者对雪乡的信任恢复还需要时间,但我们也相信,只要他们能摆在自身“服务者”的姿态,重新审视自己“高傲”的价格,雪乡这盘净土仍然会重现众人追捧的那一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