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说,《华阳国志》的说的江州涂山,意思就是重庆涂山。所以,综上,大禹娶妻的涂山,就是重庆的真武山。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而大禹娶妻于涂山,又曾为治水而会诸侯于涂山,那块望归石,更是感动了无数人。

那么涂山在哪里?

这个问题历来争论不断,有说在安徽,有说在川北,有说在会稽山。

但更多的人认为在重庆。

为什么?

请看下面的证据。

大禹治水图

第一、史料证据

《华阳国志》中说:“禹娶妻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

这是一本很有权威性的史书,它的记载是有份量的。

那么书中的江州涂山在哪里?

大禹治水图

江州,不是《水浒传》中"江州"江西省九江市,也不在江苏省南通,而是在重庆。

古时重庆渝中半岛就称为江州,

江州之名最早在先秦时就有了,古时巴人协助周武王建立周朝,武王赐巴人姬姓,以诸侯立国。

巴国建都江州,《华阳国志》中有明确记载:“巴子都江州。”

后来张仪修筑重庆城,史称“仪城江州”。

所以说,《华阳国志》的说的江州涂山,意思就是重庆涂山。

大禹像

《后汉书》也有记:“巴国也, 有涂山,禹娶涂山。”

巴国,前面已经说了,巴国的首都就在重庆渝中半岛,巴国在重庆,蜀国在成都,这个不用过多解释。

清代《四川通志》中也说:“涂山在巴县,欲称真武山。”

《涂山碑记》中说:至今洞曰涂洞,村曰涂村,滩曰遮夫,石曰启母。“

有人认为,涂洞,就是今天的老君洞道观,启母石就是诞子石,只是后来以讹传讹,变为了弹子石了。

曹汴碑记中记载,老君洞原来夏后涂山氏神庙。

事实上,老君洞祖师殿后有古涂洞,原祭祀大禹之妃涂山氏,清咸丰十一(1861)年修祖师殿改奉真武祖师。1997年重建,仍奉真武祖师,同殿祀奉的还有十大元帅、水火二神将。

老君洞大门

第二、从大禹的家乡分析

和涂山一样,大禹故里也有许多说法。

有人说在安徽,有人说在山东。

事实上,大禹是四川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蜀王本纪》中记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

意思是说,大禹是今四川汶川人。

《吴越春秋》中明确说明:“石纽在蜀西川也。“

大禹像

蜀西川,四川称“蜀“,是古蜀国的所在地,蜀西川也就是指四川西部山区。

石纽是汉武帝之前的叫法,汉武帝征服西南夷之后,在此设汶山郡广柔县,其辖区包括今天的汶川、茂县和北川等地。

所以我们在以上地区都能见到大禹像或是大禹神庙等禹迹。

既然大禹是四川汶川县人,从地理距离上来说,他在重庆娶妻更为可靠一些。

试想,他从川北跑到安徽、江苏那么的地方去娶老婆,也太远了一点吧,那个时候的交通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

所以,综上,大禹娶妻的涂山,就是重庆的真武山。

真武山上的涂山寺

第三、重庆真武山在哪里?

重庆歌中唱:“东水门有一个四方古井,正对着真武山。“

这里说得很明确,真武山就在重庆渝中老城东水门正对面。

也就是在南岸的南山上面,山脉海拔在400米至670米之间,景区面积约有7平方公里,有一条河,叫涂山河,山上有涂山寺,是重庆著名的游览胜地。

涂山顶上还耸立有一根不知是谁竖在那里的铁桅杆,也不知道作什么用。

涂山顶的铁桅杆

涂山与重庆城隔江相望,可以俯瞰全城,特别是夜里,在山上观看重庆夜景,更是妙不可言。

好了,本文就到此为止。

如果你对文中观点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探讨。

了解重庆历史,请一定记得关注我。

重庆珊瑚坝曾发生过一场大战,导致重庆被元军攻陷

重庆渝西第一雄关佛图关,为何屡屡被攻破?真的不堪一击吗?

寻找失踪的重庆夜雨寺,大诗人李商隐曾在此作《夜雨寄北》

重庆通远门外曾挖出43万具白骨,到底发生了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