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逐渐变冷,草木摇落,开始降霜,北方千里沃野上,枯黄的落叶和银色的冰晶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传言,掌管霜雪的仙女,每年九月十四便下凡到人间,在高山之上抚动琴弦,清音徐出,霜随音落,在冬至前,涤荡世间的尘垢。此后千年,当人们目睹霜降大地便知道秋天最后的一个节气到来。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这时豺狼开始大量捕获猎物,以备过冬,并将所猎摆成排,就像是在祭祀一般;

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

三候蜇虫咸俯,虫类也全者藏进洞中,不动不食,趴着身子开始冬眠。

俗语说:“霜降见霜,米谷满仓。”人们相信,如果霜降这天有霜,来年就会有个好收成。北方,秋收已值尾声,而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时。

但无论南北,霜降之时都是暮秋风景的绝美之时。

在北京,皇城根下的浓浓秋意,像是水墨画卷的点睛之笔,只需一抹秋色,整座城便散发出无尽的活力。

当京城的红叶满山之时,南方千里之外的苏州也正月落乌啼,清霜满天,暮烟秋雨绘入一纸深秋。

霜降人间,貌若冰霜,却蕴含了春往秋来,一切过往都在此时沉淀,结果,收获。

霜降前后,暮秋之时,登长城一览京城,亦或者游苏州,品蟹阳澄湖畔,同时感受国寿嘉园的人文关怀,无疑是一大享受。

霜降习俗

除了深秋风景的迷人,霜降之时民间习俗也多彩多样。

霜降吃柿子

“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柿子是霜降之时的果中圣品。霜降时节吃柿子,御寒保暖,强健筋骨,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补充维生素。

在萧瑟的深秋中,挂在枝条上的柿子就像是一只只小红灯笼,这一抹红火,就像暗夜深处的明灯,燃起生活的希望,寓意着“柿柿”如意。

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对于长者而言,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同时,应带根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

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

霜降养生

霜降,意味着从秋向冬的过渡。此时节气温渐低,时有冷空气来袭,无论是在饮食方面还是运动调养上都应谨慎。那么,霜降之后如何养生呢?

饮食:多吃时令果蔬

时下白菜是应季蔬菜,白菜物美价廉,营养丰富,水分含量大,对缓解皮肤干燥,润肠通便等十分有益。多吃白色食物,可以滋阴润肺,起到保护肺部的作用。

“霜降到了拔萝卜”,白萝卜具有清肺、止咳功效,生吃白萝卜可解腹胀之围,又能促进大肠运动,适宜深秋食用。

白萝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萝卜中含有辛辣成分芥子油,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有辅助功效。

起居:泡脚驱寒

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这样有助于缓解秋燥。坚持晚上用热水泡脚,每次泡20分钟左右,泡到身体微微出汗最好,利于驱寒,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并做好保暖工作,保持平和的心态。

防风防燥

“霜降一过百草枯”,此时天气渐凉,要预防夜间贼风侵袭,导致第二天全身酸痛、疲乏无力。所以,睡觉时要盖好被子,日常注意穿衣保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