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约有 20% 的人会发展为重症肺炎,对于这一部分重症患者来说,除了常规的医学救治外,呼吸道管理及综合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在呼吸道管理方面怎样让患者胸廓保持 24 小时处于容易扩张的状态,在肺部炎症情况下完成高质量的呼吸,对提高治愈率及降低致残率、死亡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长沙市第一医院康复复诊团队开展治愈后期康复服务,帮助患者身心整体恢复,助力回归家庭社会。

案例:

彭女士,58 岁,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在隔离重症病房接受综合治疗后,多次核酸检测转阴,于 3 月 4 日转入 ICU 后隔离病房进行康复治疗。

入科时彭女士高浓度吸氧,焦虑面容,平卧安静状态下呼吸平稳,不自主干咳频繁,半坐卧位及用力翻身时咳嗽加剧,耐力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根据彭女士的症状、体征,结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的新冠肺炎康复方案的有关注意事项,制订了一套针对彭女士的康复方案,通过胸廓扩张、建立腹式呼吸模式,呼吸肌肌力、肢体耐力及全身有氧训练等康复手段,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脱离氧疗,日常生活完全自理,痊愈出院,3 月 31 日来呼吸康复门诊复诊,康复情况良好。

康复医学科主任肖乐说,膈肌是人体最重要的吸气肌,吸气效率占到了所有吸气肌的 80% 左右,肺炎会导致膈肌失去它原有的活性,作用下降将会严重削弱肺的功能,所以对膈肌的工作效率进行康复在肺功能康复中占有首要地位。对于有痰的重症新冠肺炎来说,最危险的情况是患者自主咳痰能力很差,痰液堵住,容易出现肺不张,从而导致呼吸衰竭。因此,在护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时,胸廓打开就有利于肺的通气和换气,从而把储存的痰带出排出。而对于痰量不多的患者来说,扩张胸廓也有利于提高每次呼吸的质量,便于减轻患者负担。

通讯员肖乐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