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办网、用网提供基本依据;开展“净网”“剑网”等系列专项治理行动,网络侵权、谣言暴力等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实名注册提上相关法案,电商平台诚信试点,征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人工智能、大数据持续发力,为网络诚信建设构筑新防线……加强网络诚信建设,已经成为网络空间治理的迫切课题和重要内容。(11月1日《人民日报》)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互联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也是上网用网的原则底线。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大力推进网络诚信建设的当今,虚假平台、违法分子、诈骗信息仍然大量存在。比如,就有极少数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以涉案、洗钱、电话欠费等借口来骗取钱财。更有甚者,虚假欺骗横行让人们网上购物苦不堪言。在可用的基础之上构建可信的网络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擎起法律利剑。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网络是虚拟的,但却绝不能沦为“稗草丛生”的法外之地。近年来,互联网治理新规密集发布,网络诚信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比如《电子商务法》,其就从立法高度对电子商务领域的诚信建设作出规范。而今要加强网络诚信建设,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必须结合实际,构建信用奖惩机制,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建立起诚实守信的网络生活方式。

用好信息富矿。

科技改变世界,网络精彩生活。大数据、云存储、物联网等,不仅为政务办公、组织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已成为了创新社会治理手段的一座富矿。截至今年6月底,“信用中国”网站就已经累计归集各地区各部门可向社会公开的信用信息1.8亿余条、“红黑名单”信息1559万条。用好信息这一富矿,通过共享共治,让失信违约者处处受限,无疑有助于构建公平公正的网络生态。

把好实名底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10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修订后的《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也明确要求注册域名应向服务商提供域名持有者真实、准确、完整的身份信息。若能将网络实名制要求落到实处,网络诚信建设也将更有底气。

织密智能防线。

诚信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对人们开展学习、交流工作、丰富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多家互联网公司在建设网络诚信方面也做出了有益尝试。比如百度,就曾通过智能建模,主动拦截包含虚假购物、仿冒银行、木马病毒等内容的恶意网址,2017年共拦截202.9亿个。如何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网络诚信建设,需要深入探索。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同心共筑中国梦,需要网上网下结成同心圆。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的空间,建设诚信网络人人也都是受益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作为近8亿网民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守护好诚信网络空间,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日渐成为“最大增量”。

(来源:陕西传媒网

网信陕西  ∣权威  准确  及时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