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数以亿计的年轻人告别家人,离开家乡,到经济率先腾飞的大城市谋求出路。

每年的春节,是留守故乡的母亲与儿女团聚的唯一机会。

当母亲一年的殷殷期盼落空,无计可施的她,只能将无处排解的绵长思念化为手中织线,密密编织,静待来年。

……

在11月3日举行的广州市选拔第十八届“群星奖”参赛优秀作品暨文化惠民演出上,天河区文化馆聚焦新时代背景下的打工家庭,将原创女子群舞《慈母手中线》送上舞台, 述说身在故乡的母亲年复一年,等待在外工作、坚守岗位的子女回家团聚的故事。

黑色背景的舞台上,暗淡的灯光洒向12位头发花白的“母亲”。她们衣着朴素,穿着白衬衫和宽松米色长裤,外加一件暗枣红色的棉马甲。整个舞台唯一的亮色,就是被她们捧在手心,小心呵护着的围巾。

她们时而弯腰低头,专注编织;时而举起手中物,仔细端详;时而用力舞动着围巾,仿佛在向远在异乡的儿女挥手问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她们把无处诉说的浓烈思念和关怀,全都织入这方围巾里,期待着为儿女亲手围上,为他们抵御寒冷,聊表无法常伴身旁的母亲的深沉爱意。

鲜艳温暖的围巾,与子女的重逢,是母亲单调生活里的唯一盼头。

伴随着嘀嗒的钟声,一束明亮的黄色圆形光柱照射而下,舞者们聚集在灯下,翘首张望着,然后跳着欢快的舞步四散开来。与此同时,哀婉的乐声突变明快,不安起伏着的音调传达着母亲忐忑的心情,似乎在喃喃问道,今年可以相见吗?

热闹的烟花爆竹声响起,新年已至,子女却仍旧未还。12位母亲排成一排,缓缓转身,在暖黄色的灯光下,微微佝偻的背影更显落寞。独自归家的母亲别无他法,只能继续埋头编织,借此排遣牵挂。

时光飞逝,母亲手中的围巾越来越长。又一年春节将至,12位舞者一起托着约十米长的围巾,再次聚在黄色灯光下,眼神流露热切渴望。就在这时,灯光熄灭,音乐停止,节目落下帷幕,现场掌声雷动,结果留待观众猜想。

据了解,《慈母手中线》是天河区文化馆的原创作品,编舞、导演以及音乐舞美设计均由文化馆工作人员一手包办,舞蹈演员均来自天河区文化馆旗下的群众性文艺团队“天河青年舞团”。目前,节目已顺利通过广州市选拔,即将进入广东省选拔赛的角逐。

“希望能给热爱跳舞的人提供更多的舞台。”天河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道。

【记者 梁雨琦】

【编辑 虫虫】

摄影 邹媛

资料来源:天河区文化馆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来源:微社区e家通天园人家(微信号:xxsbejtty)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