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美国经济雄霸全球的八大启示

大家好,欢迎收听《书腾领读》。今天是我解读《美国的资本主义》这本书的第十集,也是关于这本书的最后一集。

上一集,我们谈到了美国在70年代遭遇的经济停滞和八九十年代的再度繁荣,讲到了这种繁荣是由创业精神的复兴、风险资本等金融创新、全球化的进步以及高科技革命等因素所驱动的。这一集,我们来谈谈进入21世纪的美国,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一是2008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二是最近十几年来美国经济发展迟缓的原因。最后,我们通过提炼八个具有借鉴价值的美国经验,对此前讲过的内容进行一番回顾。

下面开始进入正题。

美国跨入21世纪之后,好运气似乎都耗光了,接连遭遇9·11恐怖袭击和次贷危机等严重的负面事件冲击。关于次贷危机的表现,相信大部分人都记忆犹新,这里我重点谈谈它的原因。

这场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冷战结束后的繁荣。冷战结束后,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国家开始逐步融入美国所主导的市场经济体系,其结果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这些新兴国家的消费并没有跟上收入激增的步伐,大部分人更加愿意将其用于储蓄。因此,新兴国家的储蓄率大幅飙升,2007年达到了33%,远远超过投资率。储蓄过剩的结果是,从2000年到2005年,全球长期利率显著下降。到2006年,所有发达经济体和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和长期利率都降至个位数。利率和通胀率的下降反过来又推高了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

房地产繁荣和证券化的恶性组合进一步扩大了全球泡沫。2004年美国房价平均上涨了16%,2005年上涨了15%。越来越多的发放抵押贷款的公司没有长期持有这些贷款。他们只是把这些贷款卖给专家,专家们把它们捆绑在一起,然后转手卖给投资者。

支持证券化的理论论据似乎很充分。它允许抵押贷款机构利用全球大量储蓄为新贷款提供资金,它还可以通过合并美国不同地区的抵押贷款来降低风险。但实际情况是,证券化非但没有降低风险,反而助长了风险。因为发放抵押贷款的人不打算长期持有,所以他们没有花足够的精力去审查贷款对象。

更糟糕的是次级贷款的激增,所谓次级贷款,也就是说,贷款给那些资信较差的借款人。在金融创新和政治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这个市场迅速扩大。到2004年,超过三分之一的次级抵押贷款是在没有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评估的情况下发放的。金融公司开始加速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证券,这些公司毫不费力就找到了买家。

与此同时,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向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公司施压,要求它们增加拥有自有住房的美国穷人的数量。房利美和房地美是政府赞助的企业,最初是联邦机构,后来变成了股份有限公司。它们将抵押贷款打包成证券并出售给海外投资者的行为得到了美国政府的直接支持。

华尔街也被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产品所催眠,这些金融产品通过将风险分解到大量买家手中来降低风险。问题在于,这些产品通常非常复杂,银行家不得不雇佣一批数学博士进行开发。由于很难弄懂这些产品背后的数学原理,投资经理将他们的大部分任务分包给了信用评级机构。然而,这些评级机构虽然有着数十年的经验,但它们并不比整个投资界更善于理解这些金融新产品所隐含的风险。

本书作者,格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认为,以上诸多因素共同导致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危机的发生。

对于次贷危机,格林斯潘本人也受到很多批评,许多人认为美联储在21世纪初保持低利率的政策助长了这场危机。格林斯潘在书里做了一些自我辩护,他引用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泰勒的话说,除了美国的货币政策之外,房地产繁荣还有很多原因。首先,美国的房地产繁荣始于1998年,远在美联储2001年降息之前。另一方面,房地产繁荣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尽管英国实行了严格得多的货币政策,但英国房价的大幅上涨几乎与美国同时发生。格林斯潘补充说,美联储保持低利率的原因是担心美国可能会走向日本式的通货紧缩。另外,批评者也没有考虑到一个事实,那就是美联储影响利率的能力一直受到全球储蓄过剩的限制。

2008年的次贷危机并没有像30年代那样演变成一场大萧条,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方式来应对危机。政策制定者采用了三项政策来防止危机造成更大的破坏,一是降低短期利率以提振经济,二是提供流动性以稳定金融体系,三是拯救主要的金融机构以防止传染。不过,尽管美国政府成功地控制了危机,但随后的经济复苏却缓慢无力。

从1913年到1973年,美国的生产率年均增长3%以上;从2004年到2016年,这一数字降至每年1.3%。这种经济放缓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早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存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美国经济发展迟缓的原因。

《美国的资本主义》这本书一再表明,美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其创造性破坏的才能。美国是冒险家的世界,有人打了这样一个比方,说美国是一个大篷车社会,而欧洲则是城堡社会。意思是说,美国人总是开着大篷车寻找全新的机会,而欧洲人则习惯于建造城堡来保护自己已有的东西。

遗憾的是,以创造性破坏的标准来衡量今天的美国,无论是地域流动、公司创建还是容忍破坏,它正在变得与欧洲这样成熟而缓慢的经济体难以区分。换言之,美国已经渐渐变为了城堡社会。

例如,三十年来,美国人的地域流动性一直在下降,转移到经济热点地区越来越难。比如纽约市房价高昂,这使得一个普通的人从堪萨斯州搬到纽约曼哈顿是几乎不可能的。

向上流动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研究发现,一个三十岁的美国人在相同年龄比他父母挣得多的概率,从四十年前的86%降到了今天的51%。

美国的企业解雇员工也变得越来越难,公共部门更是铁饭碗。

此外,美国人发现,现在创办公司比上一代更难了。创新的衰落甚至延伸到了科技领域,年轻科技公司的数量从2000年以来一直在下降。

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停滞不前呢?

最重要的原因过度的福利压制了生产。

仅仅因为你是一个美国人,你就能够享受非常多的福利。例如,大约1.2亿美国人能够从两个以上项目中受益,大约4600万美国人能够从三个以上项目受益。

这种福利制度只要求一种松散的关系:超过九成的社会保险援助是由年龄决定的,而不是由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决定的。政府每年为60岁退休的夫妇分配大约5万美元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福利,仅比美国普通家庭的平均收入少6000美元。

这种福利支出按照一些固定的公式计算,因此,无论经济表现如何,也无论谁入主白宫,福利支出都会以固定的速度增长。目前,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这三项基本福利计划已经占到了联邦预算50%,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十年还会持续上升。

巨额的福利自然挤占了美国人的储蓄。统计数据表明,福利支出的激增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征税的方式取代了私人储蓄,而这些储蓄本来可以为国内资本投资和生产率增长提供资金。

老龄化正在加剧这一问题:未来20年里,6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将增加3000万,而处于工作年龄的美国人只会增加1400万,这将给美国带来前所未有的财政挑战。以前联邦政府的高支出和债务增长主要是由战争推动的,战争一旦结束,债务也随之减少。而接下来,美国即将进入一段由福利所驱动的高支出和高负债时期,相比起军事开支,这些福利更加坚不可摧。

除了过度福利,美国经济停滞的另一个原因是过度监管。联邦法律和法规现在已经扩展到超过1亿字,州和地方法规则达到20亿字。曾经的自由之乡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监管最严厉的社会之一。

例如,在大萧条时期,建造金门大桥只花了四年时间。如今,大型公路项目在真正开工之前,没有10年时间是搞不定各种官僚障碍的。再比如,如果要在纽约开一家餐厅,你需要与11家不同的机构打交道。这种过度管制耗费了美国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一半的美国人需要雇佣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的税务工作。

过度管制最令人沮丧的例子是许可证制度的兴起。1950年,只有5%的工作需要许可证。而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30%。许可证制度将其触角伸向了对健康和安全没有明显威胁的职业,如花店、摔跤手、导游、甜点、二手书商以及室内设计师等等。德州一个有志于成为理发师的人必须修满300小时的课程,并且通过两门考试;如果你在佛罗里达州想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必须先完成四年的大学学位和当两年学徒,再通过两天的考试。许可证制度虽然提高了获得许可证的人的收入,但也影响了就业岗位的创造和地域的流动性。

监管暴增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参与者坚信政府应该控制更多的经济决策,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新的监管者很快会发现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样才能证明自己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于是政府就得招揽更多监管者用于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

格林斯潘和伍尔德里奇在书的最后提出了两条核心的政策建议,一是向瑞典学习,全面改革福利制度体系,确保政府收支平衡;二是增加银行运营所需的资本储备,以提高其投资的谨慎度。

至此,《美国的资本主义》一书就基本讲完了。回顾我们讲过的内容,可以提炼出至少8条美国经济雄霸全球的经验,下面我一一谈一谈,以此作为关于这本书的解读的收尾。

一、极端重视保护私有产权。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任何人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为由,践踏人们拥有私有财产、从事贸易活动以及保留劳动成果的权利。宪法的这条原则,在确保美国的繁荣方面,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东西,它降低了人们的劳动成果被窃取的风险,对人们积极从事贸易活动形成了一种鼓励。

二、举国上下极其尊重企业家。美国人认为历史真正的发动机不是工人,也不是抽象的经济力量,而是企业家,他们最崇拜的是洛克菲勒、福特、乔布斯这样伟大的企业家。

三、高度容忍创造性破坏。美国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承认毁灭是创造的代价,承认废弃的城镇和关闭的工厂是进步的代价,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这个国家异乎寻常地容忍破产。

四、普通民众充满独立自主的信念。美国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家,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坚信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的价值,他们不认为政府欠自己一份生计。

五、高度尊重市场,政府较少干预经济。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一直谨慎地限制政府的范围和权力。罗斯福新政之前的美国,政府基本扮演着一个守夜人的角色。当时的普遍观念是,创造一个良好社会所需要的只是一种健全的货币和一份权利法案,剩下的都可以交给自由市场。这一时期也是美国发展最迅猛的阶段,虽然时有危机,但往往是萧条自己治愈了自己。比如1920年美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在此期间,政策制定者并没有出手干预经济。结果,出人意料的崩盘之后,又出现了同样出人意料的急剧复苏。

相反,为了应对30年代的大危机,罗斯福采用史无前例的方式干预经济,试图通过定价和监管来微观管理经济,结果,到了1939年,失业率还比新政实施前一年高出一个百分点,这基本上宣告了罗斯福新政的失败。

六、信赖民营经济,抵制国有化浪潮。二战之后,美国并没有效仿英国等欧洲国家推行国有化。即使在二战期间,美国也没有将其大型工业国有化,更愿意向私人公司提供大宗订单,由他们来生产商品。

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在建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所必须的基础设施方面表现出色,它通过修建公路和运河为工业的早期腾飞奠定了基础,它引领了世界的铁路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它也是第一个建立相对廉价的国内航空的国家,当然,市场在这一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八、承担必要的国际责任。二战结束前后,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长期利益在于在全球范围内重建资本主义,因此大幅降低了关税,推动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签署了关贸总协定,落实了为欧洲提供重建资金的马歇尔计划,建立起由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为其此后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OK,希望这个月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我们下个月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