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五千年华夏民族,有着博大而厚重,久远而深邃古代文明史,而见证这一切的正是中华大地上的4873座博物馆。中原文明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主流历史,在中原这片沃土上,数不尽的物证折射出文明的辉煌,共同构成一幅幅生生不息、壮丽辉煌的历史画卷,它们被后人继承、发扬、创新,但在这之前我们应该知道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寰行中国 ,跟着2018别克中国文化之旅第五季的脚步,我们有幸开启文化宝藏,一起走进那些关于祖先的记忆。

章一·上古开元 豫见中华

华夏民族从哪里来?我们的文化从何时开启?盘古开天,三皇五帝,九鼎归一,从神话到历史,这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只能从中原之源——河南开始。

在别克君越Avenir、君威及昂科威的护航下,我们的车队在这个深秋的清晨首先前往始建于民国十六年的河南博物馆。

从陶器到青铜器,从契刻符号到成熟文字,祖规进化成礼制,聚落壮大成为王朝,河南博物院珍藏十七万余件文物,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开源与繁盛。声声骨笛吹开历史风尘,太古遗音的回响给我们这趟探索之路定下了厚重的基调。

在纸还没有出现的年代,远古的人们用兽骨记录卜辞,在青铜器上烙刻铭文,到了战国又用竹简和绢布书写记录。在河南安阳殷墟,我第一次亲眼见到3600多年前的华夏文字:甲骨文。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评价殷墟的价值说“安阳殷墟有三宝: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盛极一时的都邑殷墟出土了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和甲骨文。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凝聚了炎黄子孙的智慧,将民族融合走向统一的文明历程。

沿着甲骨文,我们一路走过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司母戊鼎上的金文,蔡侯纸带来的中国汉字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印刷术给汉字的传播插上了翅膀……在安阳的这座中国文字博物馆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

站在如今的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众多的网络术语和流行符号应运而生,说起来,它们也是古老的汉字的生力军和新鲜血液。物以载文,文以载道,希望中国汉字永远生生不息。

章二·燕赵长歌 山海遗篇

从河南一路往北,我们的车队拨开历史的风尘,来到燕赵大地上。燕赵大地北控长城,南界黄河,西倚太行,东临渤海,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里形成了朴实豪放的民风。

正如我驾驶的这台别克君威一样,2.0T+9AT带来平顺的换挡感受,轻柔之间的让驾驶十分惬意。提速时,发动机声浪会传递到车内,推波助澜,充沛的动力带来足够爽快的加速感。

9AT变速箱的高精密梳理以及带主动关闭的进气格系统,为君威带来了出色的燃油经济。而智能ACC、车道偏离预警等人性化、实用性强的科技配置,为我们这次探寻中原文化带来全面的安全保障,如燕赵大地一样朴实。

都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但我们的探寻之路却从燕赵的另一面——细腻的邢窑白瓷开始,邢窑窑址位于河北邢台,是中国白瓷的发源地。瓷器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从共用的英文名“CHINA”就可见一斑。

对于过去的中国人来说,瓷器并不仅意味着生活器皿,还寄托着人文情怀。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中国人最早讲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无时无刻不涵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中国瓷器又正是集五行于大成者。

在邢窑博物馆这个造型有趣的地方,我们开始了接受艺术熏陶之旅。银白恬静的釉色,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瓷器,让我们不断惊叹前人的巧思。

上手一试,才知道邢窑师傅们对那份技艺的坚守,一件件瓷器也仿佛让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余温。

心存着这份细腻继续往北,在石家庄的河北博物馆,我们才算真正感受到这片土地上至春秋,下至明清的文化底蕴。这里有燕赵的慷慨悲歌,有我们从小学过的“完璧归赵”,也有满城汉墓金缕玉衣,北魏奇幻瑰丽的壁画。

都说“器以藏礼,朴见中华”,器物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文化和礼仪。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唯一一个维系了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器物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眼千万年,器物承载的不仅仅是先人精巧技艺,更代表着国人的价值观与人生哲学。

当然,除了器物,让人最直观感受到彼时记忆的还有建筑。

余秋雨曾说:“一部千年文化史、千年佛教史在正定”,正定的名气则得益于这座隆兴寺。

这里有被梁思成先生誉为建筑孤例的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最大转轮藏;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最高千手千眼观音铜立像;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站在这位“东方美神”面前,长时间自驾的疲劳仿佛都在这闲适的坐姿,恬静的面容前消失不见。他看着你,有缘的目光穿越千年,就像鲁迅说过的那样,别的像是“把人神化”了,而这座像是“把神人化”。

章三·紫禁之巅 九九归一

既然说到建筑,从正定继续往北,想必没人能够忽略那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

在《国家宝藏》中,故宫博物院“看门人”单霁翔曾说过古代中国百姓认定紫微星象征着天子,天子所在的地方是禁地,故而天子居住的宫殿被称为紫禁城。

从中原之源到燕赵大地,在故宫这一有着独特地标意义和文化象征的地方,结束这段探寻之路让我们所有人都兴奋不已。这时候的故宫不再是那个到了北京必须要游览的景点,而是这趟关于祖先记忆的集大成者。

这座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建筑即将迎来它的第六百个春秋。从明朝永乐年到民国,它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更是明清民国及至新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比起许多人喜欢赶在初雪时游览故宫,秋日的故宫别有一番风味。红墙琉璃瓦衬着金黄满枝,沉寂的故宫仿佛也热闹了起来。作为一个老北京,我去故宫的次数屈指可数,确实也是第一次在秋高气爽时节漫步故宫。

曾经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已经随着时间消逝,精工巧匠也不曾在历史上留下姓名。但他们经手的器物却见证着那个时代的辉煌。行走在宫墙间,这一路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厚重精美之旅自此落下帷幕。

终章·寰行中国 探寻祖先记忆

说起来自2014年起,“寰行中国”别克•中国文化之旅作为一档由别克和国家地理频道,这两大百年品牌联手打造的巨制纪录片行程已逾4万公里。这次有幸参与到第五季聚焦“文化宝藏”的旅程对我来说,不仅是接受历史的熏陶,更是一趟有关祖先记忆的探寻之旅。

今年“寰行中国”在为期一个多月、超过3800公里的行程中,将踏访故宫博物馆和8大省级博物馆,以及各地区博物馆和古迹遗址。有汽车文化专家说,今年“寰行中国”把主题聚焦到“文化宝藏”,这是“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精彩结合,是“回望历史+走向未来”的完美交融,体现了别克品牌对中国文化的持续关注。对于当今中国社会来说,这种关注显得特别珍贵和必要。

作为一个扎根于中国的国际品牌,别克品牌多年来用实际行动,致力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心静思远,志行千里”,不断发现和传播中国文化精髓,弘扬华夏文明,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广泛认知和高度认同。

一点资讯/齐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