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脱贫攻坚进行时》专栏之二十九

四川在线消息(杨有福)走进中江县通山乡大桥村杂柑基地,一棵棵翠绿的柑橘苗正茁壮成长;一片金黄的豆田为秋天的原野披上盛装,微风吹过,飘来一阵阵豆香……“今年的豆子不错,能收2万多斤。再有两年,我们的杂柑就到盛产期!”看到丰收盛景的郭小平忘却了劳作的辛苦,脸上乐开了花。

郭小平是通山乡青平辉之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直以来,大桥村土地由于比较零散,且多为坡地,不易集中耕作和管理,加上生产用水缺乏,当地群众一年只种一季,没法种的就只有撂荒,十分可惜。郭小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就是把这片土地承包下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在通山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郭小平承包了大桥村6、7社的土地200余亩,用于种植沃柑、沙糖秸、爱媛38号等杂柑,同时,在柑橘苗成长期,地里面套种黄豆。据悉,青平辉之煌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从栽植到管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从外地引进杂柑幼苗,以有机肥为主要肥料,目前已初步建成规模化立体生态循环农业种植基地。

“我们专合社有务工人员23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名,今年三月以来已累计发放工资近7万元。”郭小平介绍说,“下一步,计划以群众土地入股方式发展中药材种植500亩,到2020年进一步向周边村社辐射延伸,形成1000余亩以种植杂柑、中药材为主的立体生态循环产业园。”

“镇村干部出谋划策,带着我们搞发展,鼓励大家流转土地、就近务工挣钱,让我的脱贫致富信心更足了!”大桥村6社贫困户陈平严正在柑橘园里收黄豆,他兴奋地说道,“我和妻子在柑橘园里务工,能拿到6000多元。现在,我们不仅能够收租金,还能在这打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真是两全其美!”

“目前,我们已建成唐湾村沃柑白芍套种基地、通山村青花椒基地、前进村沃柑基地、大桥村杂柑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共5个产业示范点,种植中药材350亩、青花椒450亩、杂柑850亩。”谈起通山乡的农业产业发展,乡长曾大勇报出了一串串数字,“接下来,将按照县委县政府产业带发展区域划分,重点打造华安村和大金村的蚕桑养殖基地。”

不远处的华安村,第一书记杨俊峰和群众一道栽植着桑树苗。“桑树拥有发达的根系,耐寒、耐旱,又能涵养水源,特别适合在丘陵地区栽植。”正在地里忙活的杨俊峰说道,“目前,我们已栽植桑树幼苗10多亩,后续将分阶段栽植50余亩,计划2019年再发展100余亩。同时,带动周边村社、乡镇发展桑树种植,让更多的老百姓和我们一起致富,过上好日子!”

在一线基层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通山”之路上,通山乡绘就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蓝图,党员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克服了地理位置偏僻、物流成本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落后等困难,镇村干部带头谋发展、搞发展,带动群众跟进共同发展,因地制宜,突出抓好水果、蚕桑、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实践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打造通山品牌,提高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收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谱写通山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新篇章!”通山乡党委书记冷济端坚定地表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