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之美易得,人人皆可双目饱览;而美食之“美”却难得,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体会到“味道美学”的真谛。而将风景之美与味道之美相结合,才是中国人品味生活的至高境界,这其中要舒展的不仅是我们的视野与味蕾,更包含我们的心性与灵魂。奇秀的美景往往伴随着清新的雅味,而险峻的视野通常也会滋养出狂放的味觉。风景和美食之间的关系正是这样交织着,密密地织造一张名为“乡情”的网,将民族灵魂紧紧地收拢,让你的心和眼都痴恋这片土地。山水之中有中国人的情怀,杯盏之间有中国人的灵性,二者相融为一体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国神韵。时间的精粹与对自然感悟需要抒怀,循着东来顺火锅的味儿穿越紫禁城的红墙碧瓦,你更能感受到北方人爽朗个性背后的深沉,历史的回响也显得格外清晰可感;在喧嚣的街头点一桌大连老菜,渤海湾的浪漫就是最好的陪伴,大东北的豪情在那一刻也会显得分外迷人。

若你登上奇险华山那条惊心古道,对小心灵最好的安抚非一碗浓香牵绊的踅面莫属;若你的思绪与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天鹅共舞,酣眠在雪山脚下,在梦里都会闻到烤全羊的味儿。更不用提千户苗寨独有的酸汤鱼、青岩古镇上的状元蹄、风花雪月大理城中的鲜花入菜,以及西双版纳玉林里的傣味酸笋酱……每一丝美味,都离不开滋养它的土地。每一个中国人都天生具有一颗吃货的灵魂。一边走,一边吃,跟着吃货的脚步走遍中国,你会发现风景之美与味道之美密不可分。这也就难怪乡愁总是与味道密不可分,味蕾和眼睛总是与故乡最亲近。走遍东方美景,品遍中国滋味,你会更加热爱这个美好而独特的中国。我相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都住着一个向往远方的吃货,希望与最华美的建筑相遇,渴望在最香醇的滋味里沉醉。

而要寻找到这样的所在,京、津两地似乎是首先浮现在脑海的选择。那么,就追随直觉,去紫禁城、去四合院、去小洋楼里、去胡同深处,抿炒肝儿、涮火锅、品烤鸭、吃包子。做一个有文化的吃货,现在就出发!这里的一景一菜、一树一花都融汇着历史的风烟,哪怕只是灰墙上伸出的一支玉兰花,似乎也镌刻着来自岁月的问候。穿过岁月,牵引我们的不仅是一缕馨香,更有厚重的历史沉淀与文化传承。金色琉璃筒瓦下,覆盖着封建王朝鼎盛时期君王的气魄;气势恢宏的皇宫内苑里,回荡着历史巨轮碾过的轰隆巨响。沸腾的圆形火锅里,国人对于生活的各种期盼都融汇其中,团圆、红火、融合,涮出来的是沁人心脾的中国味道,尝不尽的却是老饕们魂牵梦萦的悠长回味。如果说北京是一本书,故宫必然是最佳的封面。

它的金色琉璃瓦,它的红墙内苑,它的奇珍异宝,它的巧夺天工,乃至于它的传奇故事,无一不闪耀着灼人的光辉,令人骄傲、慨叹。提起北京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故宫。这座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建筑群,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在数百年间是无可争议的权力中心,也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在全世界范围内,故宫也以建筑群之庞大、完整而称雄,代表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建筑艺术的巅峰。曾经被称为紫禁城的故宫,在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历了大规模的修整之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封建时代的建筑讲究颇多,形象上要求宏伟壮丽,庭院也要明朗开阔,建造者通过建筑来彰显封建政权的至高无上。因此,故宫的建筑根据功用和布局可以分为外朝与内廷两个部分,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是外朝,以北是内廷。

由于功用不同,外朝、内廷的建筑风格也有极大差异。外朝的建筑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里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东侧有文华殿、文渊阁、南三所,西侧有武英殿、内务府等。明、清两代的皇帝举行盛典、朝会的地方通常都在外朝,《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影视作品中不乏对于外朝的描绘,其建筑风格华美壮丽,代表着封建王朝不可仰视的气魄。内廷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侧分别有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毓庆宫,后方还有供帝妃游玩的御花园。内廷建筑结构紧凑,庭院深邃,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井然有序地相对排列,配以宫灯秀榻,以适应后宫奢华生活。《甄嬛传》《金枝欲孽》等影视作品中暗流涌动的后宫争斗便发生在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