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英宗朱祁镇,大多数人一提起他就会马上联系到土木堡之变,正是这位皇帝,听从太监王振的怂恿,不顾满朝大臣的反对,急匆匆出兵,结果明军大败,二十万明军精锐损失殆尽,大明王朝差点步北宋王朝后尘。明英宗诸多“英明”,相对于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损失而言,都变得杯水车薪、不值一提,但是明英宗朱祁镇临终对朱见深的遗言,却让后宫嫔妃们感激不尽。

明英宗朱祁镇,大多数人一提起他就会马上联系到土木堡之变,正是这位皇帝,听从太监王振的怂恿,不顾满朝大臣的反对,急匆匆出兵,结果明军大败,二十万明军精锐损失殆尽,大明王朝差点步北宋王朝后尘。

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再次上位后,又宠信太监曹吉祥和石亨等人,杀死北京保卫战中力挽狂澜的于谦等人,被于谦举荐提拔的大臣也都受到牵连。
因明英宗发生的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明朝政军机构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朝臣大换血,这直接影响了明朝的发展方向和命运,是明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明英宗的“英”又是怎么来的?是一种活脱脱的嘲讽吗?朱祁镇就真的是有名的“差劲”皇帝吗?

其实,朱祁镇能成为“明英宗”,还是有很多政绩的,尤其是土木堡之变和八年的软禁经历之后的天顺年间,他任用李贤等贤臣,先后平定了曹石之乱,展现出了英主的风采。
明英宗诸多“英明”,相对于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损失而言,都变得杯水车薪、不值一提,但是明英宗朱祁镇临终对朱见深的遗言,却让后宫嫔妃们感激不尽。
究竟是什么事让后宫嫔妃感激不尽呢?

那就是朱祁镇废除了自朱元璋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
朱元璋以农民身份一步步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帝,也许是思想的落后吧,他制定了一条对后宫嫔妃来说非常残酷的制度,那就是皇帝死后,要在后宫中找很多嫔妃殉葬,以求到了阴间也能妻妾成群不孤独。
这种毫无人性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明英宗朱祁镇,在他之前,就算是他老实巴交的爷爷朱高炽和宽厚仁道的父亲朱瞻基,都不曾废除。这一制度最后是被这位“惹过祸”的“差劲”皇帝废除,也算是明英宗一生中最值得称赞之处吧!

明英宗的一生,小时候贪玩惹祸,稍长就宠信奸佞小人,急匆匆任性出兵断送大明精锐,当过俘虏,做过囚徒,杀过功臣,如果说他是一个好皇帝,恐怕只会迎来一阵嘲笑吧!
朱元璋白手起家,建立大明帝国;朱棣五征漠北,六下西洋,远播大明国威;朱高炽、朱瞻基内修政治,发展国力,创造明朝仁宣之治的盛世,成为后人们歌功颂德的谈资,也是大多数明粉津津乐道之处。
但是,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却没有顾及到后宫中忧心的女人,直到朱祁镇,这一残酷的规定才被废除。朱祁镇做到了他的那些先辈们没有做到的事。
朱祁镇能够最终做成这件事,离不开土木堡之变和南宫软禁。

年少不知愁滋味,肆意北征撒血泪;
皇帝梦碎南宫悔,八年囚禁几悲催;
平生再坐帝王位,历经磨难一光辉。
由皇帝到阶下之人,再由阶下之人重登皇位,可谓是历经坎坷,正是这种经历,让朱祁镇有了更多的思考,理解了普通老百姓和阶下之人的痛苦。
正是这种对普通之人痛苦的理解,他才做出了废除嫔妃殉葬制度,也释放了从永乐时期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之役后被幽禁宫中长达半个世纪)。

知历史,明兴替,懂得失,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随手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本文由史上风云原创,严禁抄袭,侵权必究!】
参考文献:
《明史》,
《明英宗实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