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喜欢小晏的时候,每天早晨必抄他的一首词。

  矫情地买了洒金签,用鸭嘴笔,细心地抄上去。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每每读罢红楼,再读小晏,几乎觉得,后人说宝玉是纳兰容若的现实版,实在不准确。

  容若死时,明珠尚在当政,这位翩翩浊世佳公子,根本不能体会大厦倾覆,一朝沦落的凄凉。

  而小晏,生于绮罗,长于相府,年少时在脂粉丛中长大,是“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的那类人物。到了17岁,突然父亲去世,兄长们分家,从此从天堂跌落凡间。

  家变后,当初互许心意的小儿女,也许从此断了联络。他心头的朱砂痣,最终变成了别人家的白月光。

  后来的几十年,他跌宕起伏,看尽冷眼,抑郁而终。

  《2》

  这,才十足十,是宝玉的原型。

  经历大变,他的词风,更加的细腻而深沉。像一个没长大的少年,不可言说的心事。

  他成年后,对少年美好时光的回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如数以婉约的风情,体现在了《小山词》中。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如果,当时,一切都没有变,父亲仍是高官,家里仍然天天宴宾客,起高楼,钟鸣鼎食,该多好?

  张恨水笔下的金燕西,想来也是用这种心境,过完一生罢。

  总是在下雨的时候,想起这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想起一个绮罗丛中成长的少年,被现实世界碰撞得体无完肤的惨痛。

  这样的男子,总会引起女性读者的心疼和怜悯。

  《3》

  后来喝过一款茶,喝的时候,就想起了小晏。

  那股浓郁的花香,那股花香转化成的药香,那股岁月沉淀之后焕发的果香,化身成了村姑陈想心疼的小晏。

  花香,是少年的小晏,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药香,是成年的小晏,笃于风义,气概豪迈。

  果香,是晚年的小晏,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

  那时候,就算是权倾朝野的蔡京,请小晏写词,他也并不买帐了。

  老子不侍候了!

  结尾干净爽朗,收梢简洁明快,是小晏,也是这款像极了小晏的茶。

  于是,在一个纷飞着小雨的午后,村姑陈泡了它的时候,给它起名:双语燕。

  《4》

  双语燕的香气,是极有特点的。

  前调,是浓郁的粽叶香,带着微微的薄荷感,有清凉的凉意。是太姥山浓秋的萧瑟气味。

  是雨后的竹林里,翠竹摇曳间,呼吸吐纳间,散发出的荷尔蒙的香气。

  端午节包粽子的叶子,学名叫做“箬竹叶”,是一种竹子的叶子。

  正是双语燕这种竹叶的香气,让村姑陈想到了小晏。

  小晏17岁遭逢家难,几十年颠沛流离,到老了,他的一身傲骨,仍然没变,权相蔡京托人求字,若是村姑陈,老早为五半米折腰了。偏是这个落迫的前相国公子,词是写了,却没有一个逢迎蔡京的词。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古人爱竹的清冷,俊雅,高洁。小晏的身上,青竹的特性,青竹的傲劲,展示得淋漓尽致。

  双语燕这股子浓郁的,独特的竹香,让我们喝它的时候,总是想起古代那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士们。

  《5》

  双语燕的中调,是甜甜的花香,那是太姥山的秋白茶,所特有的一种香气。

  经过了烈日灼心的酷夏,来到天高云淡的秋季,仿佛全身都轻松起来,心情愉快之下,茶树的叶子,焕发出了甜美的花香。

  像一个人比花娇的甜姐儿。

  不斯文,不秀气,不娇弱,不扭捏。她明朗,多情,率真,活泼,拥有着甜甜的笑容,带着阳光般的爽朗。

  尾调,是药香。

  浓郁而不浓烈。是根茎类中药的普遍香气,如当归,如防风,如紫苏和半夏。

  药香沉,却淡,假以时日,再陈化几年,这股药香,将会愈发浓烈。‘

  姜桂之性,老而弥辣。

  《6》

  双语燕的前几冲,汤水是极润的。温柔润泽的汤感,像丝绸一样包裹着舌面。

  刚一入口,便好像喝了一杯粽叶水,一股罕见的清凉感,袭击了你的味蕾。

  这股清凉感,带着竹叶的清香,令人想起太姥山巅,碧空如洗,山野四顾,那种空灵之感。

  清新得仿佛可以借着这杯汤水,把人身上从里到外所有的杂物,都荡涤干净。

  连心和身,一起,洁净无尘。

  从第三冲开始,汤水里的润度在加强,甜花香全数落入水中,像一个温婉柔媚的女子,一低头,便是柔情似水,将人溺毙。

  这种感觉,令人想起荒野冬片。相似的薄荷汤感。相似的清凉气味。

  原来,同一座山的茶叶,荒野和台地,可以在这一个层面上,殊途同归。

  到了第六冲,须要坐杯10秒。每冲再加坐10秒。

  坐出来的茶汤,稠度虽然比起鼎盛时期的第三冲、第四冲要弱一点,但汤水的浓郁程度和内质的丰富程度,却明显在加强。许是热水的浸泡让它们加速释放的缘故吧。

  这种浓度增加的茶汤,汤感却仍是很好的,极柔,极甜,极有厚度和内涵,像初嫁的少妇,犹带三分娇羞。

  《7》

  曾经有很多茶友,从别的茶转过来的,觉得白茶味道淡。

  村姑陈给他们喝了双语燕,无一不被俘虏。

  喝过双语燕,才能体会白茶的香气浓郁,汤感稠,柔和甜美,以及浓郁的清净的竹叶香。

  这样的一年陈白茶饼,压饼时遭了破壁,胶质流出,加入转化,内质释放得更多,更浓。

  双语燕的香,是白茶所有香气,所有汤感的基础。

  它身上,汇集了白茶饼所有未来的香气和滋味的原身。

  喝双语燕,是广大茶友,最应该上的一次入门衔接班。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