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

榜样是一个号角,开启征程;

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

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弘扬英模精神、鼓舞队伍士气,10月25日下午,市公安局举行全市公安先优典型事迹报告会,为全市公安民警讲述刘国瑞、张亚钧、赵兵、岳强、殷浩5名同志先进事迹。这些同志都是在不同领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坚守信仰,无私奉献的事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今天小编带你走进

“抓逃能手 防范先锋”——殷浩

背后的故事。

讲述人:新华公安分局社区警务六大队副大队长 殷浩

群众至上 真心为民 谱写警民鱼水情深

2012年12月10日,带着对“警察”职业的向往,揣着对“警营”生活的追求,我来到新华分局报道,被分配到新华分局唯一的农村社区警务大队—北安社区警务大队,做了一名八达村驻村民警。工作后我发现,警察的生活并不像书中和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充满刺激和挑战,更多的是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处理平凡琐碎的小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感到诸多的不适应,虽然入警伊始在心理上有一些小波动,但我从未有过真正退缩,为尽快掌握辖区基本情况,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往村里跑,白天大多村民不在家,我就借住在村委会,晚上入户走访熟悉户。虽然常常遇到“门难进、人难找”的情况,但我始终认为,作为驻村民警,要想让老百姓熟悉认可,就得先让自己走进百姓心里。

(殷浩在八达村入户走访登记留守儿童)

2014年12月,八达村村民刘万山找到我,反映其30多年一直没有户口。现年76岁的刘万山身患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与老伴相依为命,膝下无儿无女,多年来因刘万山没有户口不能享受政府各项优惠政策,仅打针吃药就将这个本就生活拮据的家庭几近拖垮。了解到此情况后,我立即联系刘万山原籍河北省公安机关请求协助调查,但因时间过久,给调查工作带来诸多困难。经与市局主管部门及原籍公安机关反复沟通,我自费为老人来回邮寄相关材料。经反复沟通工作,终于为刘万山补录了户口。当我赶到刘万山老人家中,上门将办理完的户口本送到他手中时,刘万山老人从炕上爬起来拉着我的双手要跪下,我连忙伸手制止,留下一句“有事您打电话”就离开了。

(殷浩到八达敬老院服务孤寡老人)

上面这个例子只是我驻村工作的一个缩影,六年多的锻炼使我对警察这份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驻村民警与其他警种不同,它没有侦破大案要案后的轰轰烈烈,也没有缉捕凶犯时的精彩亮剑,驻村民警的工作看似细小平凡一点一滴,却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连,有时会因为群众的一个身份证、一个小纠纷忙上好几天,但是只要我们的身影在群众中间,我们就是群众看得见的安全感,驻村民警一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一样可以在质朴真诚中充实而又快乐的工作。

不忘初心 迎难而上 小村警也有大作为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认识到要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就要“善于总结、勤于动脑、精于提炼”,几年来,我在做好辖区社区警务基础工作的同时,细致钻研公安警务信息化工作,牢固树立“网上作战”意识,大胆创新实施“信息追逃”,利用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拓宽逃犯潜藏信息收集渠道,总结出了“查、筛、锁、捕”四字追逃工作法。

(殷浩在八达村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工作)

2014年3月9日,我在辖区走访中了解到:八达村暂住居民杨某一直没有身份证,其在八达村居住已10多年,在生活中用一张户口本复印件证明其身份,据邻居反映杨某在山东平度老家有老母亲和兄弟姐妹,但杨某借口在老家欠债很多,没有脸面回家,出门十多年从未回家一次,其反常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通过公安网查询也没有查到此人的违法犯罪信息,但始终觉得此人身上疑点很多,后来联系到杨某原籍山东省平度市云山派出所,云山派出所的民警反馈的信息是杨某于1997年伙同他人抢劫作案后潜逃,此人系历年非网上逃犯,得知此信息后立即将杨某抓获并移交山东警方,有效地净化了辖区的治安环境。

(殷浩到八达小学为学生进行法制宣讲)

我始终坚信成功不是偶然的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六年多来,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类公安信息和社会资源信息,“因人施策”地运用四字追逃工作法与在逃人员斗智斗勇,共抓获网上逃犯81人,还两次创造了一天抓获3名网上逃犯的好成绩,有效消除了社会治安隐患,确保了辖区治安持续稳定。

牢记使命 踏实工作 构筑村屯防控“天网”

我工作的八达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大街小巷,四通八达,人员结构复杂,人口流动频繁,管理难度较大,辖区的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形势一直居高不下。几年工作下来,我深深体会到,工作就要踏踏实实地去做,说得更具体点就是“手勤、腿勤、眼勤”。“手勤”即在平时工作要多记录,对自己辖区的常住人口、外来人口、重点人口、工作对象、行业场所要勤于记录;“腿勤”即平时工作要多深入辖区,尽可能深入地掌握治安动态;“眼勤”就是多注意发现辖区异常情况和隐患苗头,及时将隐患遏制在初期。

(殷浩在八达村帮助遭受水灾居民)

2013年3月12日,八达村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件,案发现场周边的监控录像里发现了嫌疑人的腿从录像中闪过,因为视频监控年久老化且密度不足,不能通过视频侦查直接锁定嫌疑人,虽然案件当时也是16小时速破,但我当时就想如果视频监控条件再好一些,完全可以提高破案效率,节约办案成本,就这样我有了更新八达村视频监控的想法,经过近一年的准备,筹集四万元在2014年重新建设了26个视频点位,随着日常工作中的应用,26个监控点位还是无法为打击破案提供有效支撑,于是我又想在八达村建设一个全覆盖的监控中心,我多次协调相关单位,共同出资近15万元增加辖区视频监控点位。为了减少安装成本,我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布点,踏遍了辖区每一个角落,把每一个摄像头的位置、照射方向都一一绘制在平面图上。在2016年9月建成了拥有90个公共视频监控点位的监控中心。

2018年12月26日7点,八达村村民陈某报警称:昨晚睡觉时忘记锁门,其放在自家柜子里的一万四千元现金被盗,接警后,通过视频侦查很快锁定了嫌疑人的住处,在走访时直接发现了嫌疑人驾驶的摩托车,第一时间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在其家中搜出一万四千元赃款,及时为报警人挽回了损失。截至目前,八达警务室监控中心90个监控点位仍保持完好有效,几年来,协助侦查破获刑事案件11起,服务群众200余次,为辖区居民挽回经济损失十余万元。

我的工作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也没有声名远扬的事迹,所作的也只是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在家长里短、村事民情中默默耕耘。从警6年多,我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2次,还荣获了“牡丹江市优秀人民警察”、“牡丹江市五四青年奖章”、“黑龙江省优秀人民警察”、“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组织和群众对我的认可和褒奖,更是对我的鞭策和激励,我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向身边先进典型看齐,认真学习,找准差距,取长补短,再接再厉,为平安牡丹江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审核:李吉南 魏丽霞

发布:牡丹江市公安局融媒体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