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从开采到最终做成成品,要经历多少波折、多少次的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豪赌,才能造就一个又一个的世间精品!

戒面料,好不好,还要看抛光的效果!

结果还是比较完美的!

抛光对于翡翠最后能否完美得呈现在世人的眼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管小到耳钉戒面料,还是大如山子摆件,形状从简到繁,都需要最后一道工序——抛光,为翡翠增添珠光宝气。

那么影响抛光起货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受翡翠原石质地的影响,材质的质地是决定半成品起货效果的先天条件。玉质结构不松散,糯种以上的都能起货。

通常情况下,翡翠的种份越老,起货质量就越高,所具有的刚性也就越强。但这并非绝对,抛光后起货质量的高低与材料的致密度有密切的关系。

料子越细腻,成品的油性和胶质感也就越好。

前期雕刻工艺也是影响后期抛光起货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那些雕刻工艺会让翡翠起货后更加珠光宝气,价值倍身呢?

第一,用线条去表达作品。其实翡翠作为硬玉的老大哥,适合用流畅的线条去表达。抛出来的光会更加流畅,光度也更强。

因此,在前期创作雕刻时,可以考虑尽量用线条去表达,而且线条不应该杂乱无章。

第二,同样的材质,或者是种水料,多运用弧面造型比起平面,更为漂亮,也更有珠光宝气的效果。

弧面可以把棉或者瑕疵压下去,适当的弧度,有的材料甚至起荧光。因此,可以在结合题材的情况下多留一些弧面。

第三,抛光工具和雕刻工具截然不同,虽然大部分抛光工具可以自制,并且大部分可以制得非常精细,比如抛光人物细节时常用的牙签。

但是砂纸和牛皮铊不宜做得过细,所以未有经过沙拉纸和皮牛铊这两道工序,翡翠的起货效果会欠佳。因此,翡翠雕刻时线条和线条之间的距离不宜太密(当然,牛人除外!)。

第四,在雕刻过程中,雕刻师应该多考虑翡翠材质本身的软硬,一些经验老道的雕刻师在雕刻时便能联想到翡翠起货抛光后的样子。

遇到种份不够的材料时,线条相对于雕刻得深一些,不然一抛光就会立马模糊,这点也很重要。雕刻和抛光可谓相辅相成,都并非能随心所欲。

再者,就是修光的精细度。很多抛光师缺少修光的造诣, 所以千万别把修光的任务留给抛光师。

经验老道的雕刻师会把翡翠雕件上的线条修得流畅,底板清得干净,只有这样,抛光师傅才能更好地领会一件作品的创作意图,比如刀法轻重急缓,这样才能更好保留线条的细节和韵味。

那么抛光的工序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一道工序(过油石)

所谓过油石就是用小的油石先打磨一遍,如果上道雕刻做的比较粗,还要用粗细不同的油。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油石是什么,那么大家见过以前磨菜刀的磨石刀?磨石刀有粗和细两块,细的那块就叫油石,当然磨翡翠的和磨刀的油石有所不同。

第二道工序(上丝绿)

用砂轮纸膜表面,反复推磨。一、二道工序时往往先涂上染料,水洗不掉,作用就是知道哪磨了哪没磨到,当然别忘记抛光粉了,这可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道工序(上铁钉)

就是用铁钉沾上金刚粉把雕件的细节部分做好。也叫钻磨,依雕件的需求更换各式的磨头,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细细处理。

第四道工序(上砂纸)

用粗细不同的砂纸依次把雕件大面积的地方打磨好,为下一道工序做好准备。这步通常先用低目到高目砂纸各磨一遍。

第五道工序(上毛刷)

用毛刷沾上钻石粉高速抽打雕件的表面。这一步做完基本就完成80%了,所以这步也是比较关键和需要耐心。

在打磨过程中(不固定某个工序),有时会先用一种咖啡色的凝固胶体在酒精灯火上考,将其烧化,滴在翡翠雕件的细位上。比如人物的面部手指,花件类的瑞兽的面部以及脚爪。为的是在抛光过程中不至于将这些细位磨模糊掉。

第六道工序(清洗)

目的是将抛光好的翡翠上面残留的抛光粉、残渍清洗干净.主要用超声波机来清洗,清洗不到的地方再用酒精来擦。对许多精细雕刻的产品,小坑洼的地方得一点点扣,经常用到的就是牙签了。

第七道工序(上蜡)

不要一看到这个词就以为是做B货,上蜡,是对翡翠成品表面一的种保护。它跟注胶、酸洗完全是两码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