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长沙市来说,玩两三天是比较合适的。我玩了三天,挺闲的,闲到每天都可以在步行街逛吃几小时,闲到可以睡到上午九点。

长沙的秋天很宜人,不热,微微的暖,穿一件长袖刚刚好,无论早晨还是中午。

最好避开节假日吧,毕竟日常的长沙已经够热闹了。节假日,定会挤得不舒适。旅行的舒适感,直接关乎了旅行的体验。简言之,舒适约等于快乐。

(步行街的热闹)

国庆时,我大部分时间都窝在了宿舍写稿子,当时觉得无味了些,但好在忙碌着也就没那么失落了。于我而言,长沙行某种程度上是对国庆未游玩的弥补。

前些日子,恰逢学校运动会+周末,于是有了一个四天的小长假。好多事情缠身,十一月也确实忙碌,但旅行不就是放下那些框住你的东西吗?

为了践行座右铭“身体和灵魂,都要在路上”,于是我出发了,在室友Wilde的邀请下。

接下来,我将从Day 1, Day 2, Day3,美食,交通,人情,这几个方面来概述。

Day 1湖南省博物馆

用一个字形容湖南省博物馆:大。这是我见过的比较大的省博物馆了。

除了一般的省博物馆构建,它还有马王堆汉墓陈列(算是一个特色),当日我们还刚好遇见了古埃及文物特展,于是在湖南省博物馆停留了蛮久的。

博物馆能玩多久?这个真的因人而异。你可以盯着一件文物思索许久,也可以走马观花式地看个大概。

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我都会尽可能地细看。因为在博物馆的时候,我觉得是自己和历史最接近的时候。

也许那种历史感带给你的触动只是一瞬间的,但这一瞬间的触动,很珍贵。由这一瞬间引发的感触,可能会在往后的日子里潜移默化地影响你。

在湖南省博物馆,我有3次惊喜邂逅:木乃伊,素纱禅衣,农家器物。

(猫的木乃伊)

中学学习历史,对木乃伊的概念总是模模糊糊的,说不上来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这回我懂了:古埃及的”人工干尸“,一具木乃伊需要70天完成。现场看还是有点瑟瑟发抖呀。

(素纱禅衣)

素纱禅衣,一件49克的衣服,真的薄。看到它时,我还没反应过来它便是素纱禅衣。总觉得在教材里很高端的文物一下子出现在眼前有些不太真实。

农家器物,诸如秤砣,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小时候在一个小镇里生活过,对那些器物总有些记忆,当它们出现在我视线里时我真的很感动,因为我就快把它们忘了。

那一刻的感受很特别。我在想:我的下一代看这些农家器物,与我看商周的铜器,应该体会相似吧。因为我们都在看与我们不曾直接发生关系的古物。突然有点伤感。

去一个陌生的城,首先看的就应该是博物馆,因为这儿有它的过去。

想来也觉得有趣:

浙江省博物馆,是平易近人的亲切,因为这是生我养我的土地。

古埃及文物特展,是疏离和敬畏,因为时空的距离注定了难以心近。

湖南省博物馆,是能理解,能读懂,因为它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在。

湖南广电

一般的游客可能不会特意去这里,毕竟每个省都有广电。

但作为一个传媒学生,对湖南广电会有一种特别的情愫。毕竟马栏山这片土地,创造了很多收视神话以及现象级的节目。

当时我在朋友圈写:现在的目之所及,曾经的心之所往。

很长一段时间,湖南广电是我心里不敢说的念想。我怕说了,被人说痴心妄想。我怕,梦想太遥远,现实太骨感。

但命运还是很眷顾人的吧,在心里默念过千万次的地方,就算最终不抵达,也会无限靠近。

我还是选了传媒,念了广播电视。

二十岁,我开始想得多了。想要离家近一点,想要好好在杭州待着。

阳光有些刺眼,但我还是认真地仰望楼的最顶端。

Day 2岳麓山

(在山上看长沙)

岳麓山不高,但的确把我的心带离了尘世,融进了自然。

不去想还未完成的,只专心享受当下的闲适,安逸,满足。

一年之中,一定要有几次亲近自然的机会啊。平日里忘却的,躲藏的思绪一下子都蹦出来了,那感觉是欢脱的,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兴奋无比。

喜欢坐索道时的凌空,也喜欢那时的紧张与未知。如果能放肆地尖叫,会更好吧。

喜欢山顶的宁静小巷,“花花世界”,喜欢树荫下的甜点时光。

喜欢坐游览车时的兜风,也喜欢步行的踏实感。

沉浸在这世界,我总是有点顿,山在脚下,还问岳麓山在哪里。

岳麓书院

静。

不拥挤。

很爱空气里的书香。

(雕版印刷)

有一种庄严感和神圣感,怕自己的说话声干扰了这院子的清净。很特别的一个景点,难得的不嘈杂。

很爱。

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没有门禁的大学。马路亦是学校的道路。

马路是喧闹的,但学校就是严谨的。

我的本科院校有点小,见一见这种综合性大学也是好的。

给我印象更深的其实是湖南师范大学。这是刘同毕业的学校。

在湖南师大买了一杯奶茶,店员一直盯着我看,我有些疑惑,便看向他,他说:“你是学摄影的吧?”

哈哈。我还是有点小开心。看来,身上多多少少有点传媒气息在了,也对得起大一了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