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夜盼,杀姐最爱的综艺终于续上了!

黄暴敏感,曾开播4天就被下线整改;

毒舌绝情,动不动就骂得嘉宾面红耳赤;

魅力十足,天王巨星、网络红人、运动健将通通抢着上。

它就是让无数观众热爱,又让无数(被diss的)大咖恨得牙痒痒的——

《吐槽大会》第三季

首期开播,热度不凡。

播放量24h突破六千万。

还在微博硬生生造了4条热搜。

这期节目,的确玩好了不少新梗。

王力宏穿破洞袜,学表情包,自黑学渣;

陶喆揭老友底,讲力宏抄袭,还官配了热狗和王菊。(结尾段子,特意澄shi清chui了)

李诞、池子、张绍刚铁三角的笑果,自不必说。

王佩瑜、王菊热狗的吐槽,同样火力十足。

至于臧鸿飞,他磕巴的特点,早就变成了固定人设,不红的梗估计要玩一万年。

新一季的节目,舞台重装升级了,口播广告更有趣了,张绍刚也(自称)练出了6块腹肌。

当然,有革新,也有延续。

首先,节目模式没有变。

依然是选一名主咖作为火力焦点,然后嘉宾轮番上台,炮轰全员的形式。

这里说的“炮轰全员”,并没有语病。

因为嘉宾吐槽吐high了,真的连自己都黑。

其次,脱口秀风格依旧贱。

常驻嘉宾池子和李诞的脱口秀,或者说表演,不仅杀伤力极强,而且无赖气质浑然天成。

细分一下的话。

李诞属于马龙·白兰度式的方法派,特质非常像教父。

表情要少,讲话要飘,眼神要迷乱中带着点坚定。(反正蛋总的眼神你也看不清)

池子属于早期星爷式的表现派,形象、肢体极其草根。

嗓门忽高忽低,语速时快时慢,动作幅度特别夸张。

然而,就是这么一档硬件改善,软件优良的节目,却给杀姐看郁闷了。

咋回事?

魂儿丢了!

而且丢的贼彻底。

《吐槽大会》真正吸引杀姐的是第一季。

尤其是曹金周杰做主咖的那两期。

一个处在风口浪尖的人,在风口浪尖的时期出来,做节目也专挑风口浪尖的热点怼。

接下来,观众爽了,节目话题度高了,整部综艺也红了。

我们觉得节目的内容很劲爆,嘉宾骂的很爽。

键盘侠们穿着马甲装正经,让人看得脑壳疼的骂战,终于有了欢乐的表现形式。

但大家喜欢的,真就是把锱铢必较的撕逼大战,变成相互吐槽的玩笑梗吗?

杀姐觉得,不。

观众的爽,是来源于焦点人物卸下了虚假套路的伪装。

在我们的娱乐圈,一旦明星出事了。

接下来的程序必定是,发声明,出通告,开发布会,甚至向陶喆那样做个PPT。

只要当事人一露面,绝对是严肃认真、声泪俱下,就差在背后的墙面大大的写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作为群众,我们只管吃瓜。

真相,可能永远都摸不到。

但大家能够看到,这些公开认错改过的明星,有多么豁达、真诚、知悔改、高大全......

就是不像个人。

对于这种卖惨比赛,第一季《吐槽大会》找到了突破口。

它让当事人的朋友,圈里的名人,还有吃瓜群众统统加入进来。

我说我的看法,你讲你的内幕,就算稿子是节目组写的,就算情节是事先安排。

可当事人脸上一闪而过的表情,总不会骗人吧?

在无数真真假假、高低起伏的调侃间,有些真相出现了,有些人也终于露出了真身。

这一点就连《吐槽大会》借鉴的美帝节目《Comedy Central Roast》,都不能保证做到。

但从第二季开始,这档节目开始避锋芒了。

林丹来了,有关出轨的梗没人提。

潘粤明坐上主咖位,早年家庭中的事也没有说。

到了第三季,王力宏被群嘲,李云迪这么好的点,也约定好似的消了声。

舞台背景的“吐槽大会”,变成了嘉宾口中的"love&peace"。

炮王的”skr”梗,反复出现在嘉宾的对稿词。

端坐在房间中的大象,被所有人掩面忽视。

这不能全怪节目组,毕竟每期节目都做得那么针锋相对,哪还能请来大明星?

质量流量间的抉择,只有傻子才会向前者妥协。

于是,一档借吐槽,向观众展示明星真我的节目,就这样渐渐丧失了初衷。

陶喆PPT的梗一闪而过,王力宏穿袜子的小怪癖,却被拉出来补充他勤diao俭si的人设。

如果说,第二季“洗白大会”的名头,算是黑粉的强词夺理。

那新一季的《吐槽大会》,就完全坐实了这个称号。

的确,我们的文化,没有那些喷起人来不留余地,张嘴全是屎尿屁的“下三流”。

大家也不可能随便走进哪个小酒吧,坐下来就能听别人,随意调侃名流政客。

既然“爱与和平”成了撕逼节目的大前提,“圈内人”之间的防范再次逐步确立。

那么,就让中华儿女继续传承——

这千百年来,都无需撼动的中庸大道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