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圣墟中的三角形-89青年三人展

2018年11月3日,由高峰策划的“圣墟中的三角形——89青年三人展”在位于七棵树创意园的上德大象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集中展出了牛颖、权莉、郭海潮三位同一年龄,但却有着不同探索方向的水墨艺术家的作品。三位艺术家作为三个独立的个体,以自行的角度在平行的艺术空间中产生了三角的形状,各自彰显着自己的艺术思考与热忱。

从左至右:参展艺术家牛颖、郭海潮 、权莉

牛颖的作品充满意幻,她的理想国是别人触及不到的温雅。权莉的作品细腻如42度的温水,看似静怡的背后,支撑起来的是对艺术的倔强。郭海潮的作品表象且唯美主义,华丽的外表透着丝凉倦意。

圣墟,那里是美好的愿景、萧瑟的现实;未来和新氧、脚下和羹汤,贫瘠的物质和丰满的理想架构起来的艺术世界。手持画笔、步履迷离;背负荆棘、眺望遥境,却只能意向而不能形往。三位艺术家构成了简单的形状,亦是他们在圣墟中争夺的一方净土。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12月2日。

牛 颖

 牛 颖

    1989年生于洛阳

    201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汪港清教授与韦红燕教授

2017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于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壁画修复

主要参展:

    2011年,“逐意唤彩”汪港清、韦红燕工作室作品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

2013年,北京第十二届新人新作展,北京

2014年,北京文联“发现丰台之美”作品展,北京

2015年,“肆两展”四人联展,B612美术馆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十周年作品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

2018年,以西养中——“反观工笔”中国当代工笔画第二届学术邀请展,岭南美术馆

2018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暨作品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8年,“中国印象·秀美重庆”文化艺术国际巡游展,巴黎

创作|自述

绘画对于我来说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我更注重直觉、感受和想象力,不想把现实在画中重复一遍,我想要建构一种非描摹现实的、经过精神解读后的真实空间,探求非眼见的真实。

牛 颖 《虚之悟之二》60cmx60cm   纸本彩绘 2018年

牛 颖  《虚之悟之四》 57cmx57cm   纸本彩绘   2018年

《虚之悟》系列作品从主题上来讲,我想表达的是“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将消失这样一个理念,并且思考为什么连自身肉体都将不存在的人类,却物欲无止境呢?在《虚之悟之一》这幅画中,主角是个类似花瓶用途的人形,他里面充满液体,就像他的血液,这液体养着身体里的女孩,这是她赖以生存的条件,他们凝视彼此,难以分离,象征着一种美好,但在这里却是短暂的。因为在他们旁边,有一位复仇者,他正拿刀刺向花瓶人的身体,在被刺穿的缝隙里,蓝色的液体一点点往外流淌,花瓶人的身体终会干涸,女孩将无法生存,所有的一切终将消失。在画面左上方,从天空中滴下同样的蓝色液体,像是要来拯救这一切,但花瓶的身体是完全封闭的,这些液体滴不进去,只能从脑袋边缘滑落,却被旁边正在揩油的小人儿掠去,液体流入他所携带的盒子里,寓意人性的贪婪。空中又飞来一个小人儿,手里提着装满液体的水桶,也要来拯救,但终究于事无补。趴在云端和躲在树后的旁观者,像是天使,他们似乎早已看透了这一切。画中人物不显示个性,也没有男女之分,他们只是一种符号,代表人类的概念。

牛 颖  《虚之悟之五》53cmx53cm 纸本彩绘 2018年

牛 颖  《虚之悟之六》56cmx56cm 纸本彩绘 2018年

从绘画手法上,我想试着把工笔和意笔两种语言结合在一起,没有使用程序性很强的工笔绘制方法,这种形式来自于中国传统壁画,比如敦煌壁画里,工笔性和意笔性会同时呈现在画面中,很天然和自由的感觉,所以画面中人物的颜色可以游离于躯体之外,是一种朦胧灵动的感觉,就像一切都在有意和无意之间,不求对错。

牛 颖  《耳朵里住着你》56cmx56cm 纸本彩绘 2018年

牛 颖  《我拼凑不出你的模样》40cm×40cm 纸本 2017年

权莉

权莉

1989年出生于吉林省,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教育背景

2011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会计学学士学位

2014年结业于中国现代工笔画院《胡明哲教授色彩研究专题班》

2016年 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岩彩画创作高级研修班

 

主要参展

2018年7月 《空间语言的转向:金宝汇艺术共享空间当代艺术大展》,金宝汇购物中心, 北京

2018年1月 《丝路丹青·岩彩传新》——中国岩彩绘画创作展,杨宋文创产业园,北京

2016 年11月“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炎黄艺术馆,北京

2015年10月“本土·萌芽”中国岩彩画实验教学课程汇报展,中央美术学院地下展厅,北京

2015 年4月 《东方岩彩·梵境巡礼》艺术考察汇报展,中央美术学院5 号楼主楼展厅,北京

创作|自述

生石花这个系列作品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名为生石花的一种多肉植物。生石花外表酷似鹅卵石,无论从造型还是生长习性上都非常的独特。将生石花种植在鹅卵石之间,一时间竟分不出哪个是植物哪个是石头。石与花表面上看似相同、不分彼此,本质上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体。这种看似相同却实质不同的存在状态,是贯穿这个系列的最重要的概念。

权莉  生石花系列2-NO.1

权莉  生石花系列2-NO.12

《生石花系列之二》延续了系列一的载体形式,以一种有别于传统绘画形式的,更加单纯的手法从形态、色彩、材质关系上围绕“看似相同却又不同”的观点去表达。并且通过这种简洁的形式,更好的彰显岩彩材质的独特美感。

权莉  生石花系列2-NO.13

权莉  生石花系列3-NO.1 尺寸约35_30cm 2017

《生石花系列三》与前两个系列不同,回归了载体的平面性,但是依旧延续生石花的系列。这不仅仅是因为对象依旧来自于鹅卵石与生石花这一组合,更是觉得“生·石·花”这三个字拆分开来对于这组作品同样贴切。岩彩是大自然中岩石风化或研磨而成的粉末,以岩彩表现石头,如同走过了一场新的生命旅程。岩石的风化可能是一种逝去,却以岩彩的方式获得了新生,岩彩在我手中又生长成为了“石头”。这让我想起一位老师曾分享的一首名为《奇迹》的诗,其中写着“……有理由相信有一天,一块石头,也会发芽。石头发芽,是因为石头里面还是石头,从石头的石头里,长出石头……现在轮到你了,轮到你把石头,种在土中,然后收获,无数个我。”

生石花系列3-NO.2 尺寸约35_30cm 2017

生石花系列3-NO.6 尺寸约35_30cm 2017

郭海潮

创作|自述

本次参展有三个系列的作品,共21幅,包括裸与和平系列(5幅)、饰系列(7幅)、Butterfly Man系列(9幅)。

这些作品都是在风格形成过程中试探偶然创作出来的作品,我喜欢新鲜感,不喜欢一成不变,这些作品虽然题材不同,但是却都是在对创作画面的形式感和色彩研究的基础上去用心完成的。

郭海潮   裸与和平之三-纸本设色-49x61cm-2016

郭海潮   裸与和平之四-纸本设色-49x61cm-2016

裸与和平系列作品,描绘了桂花丛中男人体的形象,造型概括简约,主要突出色彩的微妙变化,真个画面的色调统一,人物和植物高度融合在一起,借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来比喻没有硝烟的和平。

郭海潮  恋恋丛间--纸本设色-35cmx90cm-2014

郭海潮  纤纤--纸本设色- 35cmx90cm-2014

饰系列作品,主要在探索人物造型的一些列画作,主张概括人物的外轮廓,使画面呈现一种版画印刷的效果,描绘的是现代女性的生活态度,用肌理的丰富变化和外轮廓的简约形成对比,产生视觉的装饰美感。

郭海潮  Butterfly Manno.2-纸本设色-32cmx32cm-2016年

郭海潮  Butterfly Manno.6-纸本设色-32cmx32cm-2016年

Butterfly Man系列作品在平面作品中寻求一点多样的呈现方式,用立体蝴蝶和男人桂花形成呼应,从视觉到嗅觉到触觉让观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在色彩的运用上仍采用色彩微弱对比的方式达到陈醉式韵味。

郭海潮

1989年出生于河北保定白洋淀。

·201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笔人物创作与教学研究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韦红燕教授。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展览及获奖:

·2009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十届学生作品优秀奖”(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

·2010年,“第三届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类专业组一等奖(北京);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十一届学生作品展”一等奖(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十二届学生作品展”二等奖(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

·2013年,“北京市新人新作展”(中国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

·2013年,“‘留住校园的记忆’首都师范大学校园风景展”二等奖(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

·2013年,“‘追梦·起航’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节研究生作品展”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                     

·2014年,“松堂博物馆首师大多人展”(松堂博物馆,北京);

·2014年,“‘画北京——园林写生’第二届艺术院校师生北京园林写生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

·2014年,“‘青春·见证’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节研究生作品展”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

·2014年,“‘发现丰台之美’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北京园博园奇石馆,北京)。

·2015年,“庆祝首都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学生作品展”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

·2015年,“‘学缘’中国画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展”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北京);

·2015年,“‘在路上’美院研究生六人展” (三木国际艺术中心,北京);

·2015年,“学院新力量‘工写之间’水墨展” (798艺术中心,北京);

·2015年,“《写意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暨首届中国画水墨大展”(辽宁省美术馆,辽宁);

·2015年,“设色记——2015中国新工笔画会首届提名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

·2016年,“八零八零·当代中国画八零后艺术家提名展”(中国政协文史馆,北京);

·2016年,“‘近大远小’艺术作品展”(24合集,北京);

·2016年,“2016金秋艺术沙龙参展”(关照自然画院,北京);

·2016年,“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筑艺空间,北京);

·2016年,“艺高高万人艺术展”(艺高高艺术区,上海)。

·2017年,“美育之路——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十周年作品展”(首师大主楼大厅,北京);

·2017年,“幽梦丛间——郭海潮意笔人物作品展”(北京双城,北京);

·2017年,“春日寄语——郭海潮意水彩作品展”(1920coffee,北京)。

·2018年,“墨·生 2018当代水墨艺术展”(龙成国际艺术中心,北京);

·2018年,“喜迎狗年·2018猫主题艺术展”(国图文津雅集,北京);

·2018年,“梦的起点——全国首届学院派优秀毕业生作品展”(炎黄艺术馆,北京);

·2018年,“宝龙艺术大奖全国征集展”(言午画廊,上海);

·2018年,“堕落天使——人体作品展”(北京双城,北京);

·2018年,“2018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中华世纪坛,北京)。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圣墟中的三角形-89青年三人展

出品人:王晓东

策展人:高峰

参展艺术家:牛颖、权莉、郭海潮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3日-12月2日

展览场地:上德大象艺术空间

具体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坝半截塔路七棵树创意园A7-5 上德大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