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双带能人”、引导本土能人就近“开疆拓土”、鼓励大批走出去、富起来、品行好的新乡贤积极投身乡村建设。近年来,会东县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培养造就适应乡村振兴要求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让优秀干部“强”起来,为打造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荒山造林发展产业 获群众点赞

早晨九点的乡村,本该与炊烟相伴,但在会东县拉马乡大发村,却家家关门闭户,俨然成为了一座“空村”,只能从对面葱葱郁郁的华山松林里,听到哐当的落地声和偶尔几句闲聊......记者怀着好奇心走进,只见茂密的树林里空无一人,只有一颗颗华山松果从树上的隙缝中落下。

“今年我家仅靠卖华山松籽,纯收入就能够达到四万元以上。”谈起今年他家的经济收入,拉马乡大发村二社村民李国龙笑得合不拢嘴,“今年虽然果子不多,但我家也能卖到三万元。”村民耿发昌接过话头。“其实,这都要感谢我们的‘造林书记’毛孝稳,让我们拥有了这片‘财富’。”

走进拉马乡大发村活动室,“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十余块奖牌首先映入了记者的眼帘。“组织的认可,是对我们基层干部最大的褒奖。”看着墙上的荣誉证书,这位现年47岁的汉子羞涩的笑了,他就是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造林书记”的毛孝稳。

从1994年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中间到林业站工作,然后再回到基层岗位,二十六年的基层工作岁月,毛孝稳发动村民荒山植树6500亩,让大发村的山越来越绿了,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富了,并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1996年我开始发动群众荒山造林,2004年华山松全部挂果,现在大概能收600万斤松果。”按照市场价格,一斤松果一块钱,当地群众每年可收入600万元。不仅如此,华山松针还可以制作农家肥,是种植烤烟的天然肥料,在华山松林下还生长着被称为食物中的“黑钻石”的野生松露。

规矩立在前,保护集体资源,打响品牌效益。据介绍,当地村委会经过共同协商,还制定了华山松统一管理、统一采收规矩,每年中秋节前禁止村民私自入山采收,一经发现,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罚款,同时,在接近采收前期,安排专人值守,并通过入户宣传、召开群众坝坝会等方式进行宣传。

“质量是产品的第一生命,现在村民们的自觉性提高了,每年的采摘期我们都会开坝坝会,只有在听到采收的哨声吹响之后,才会进山采摘。”集体资源人人共享,在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保护,一条“管护”合一的产业发展之路正在不断形成。

开发温泉资源 村民分红受益

而几十公里以外的热水塘村,也有着不一样的乡村振兴之路。寒露后的会东县虽然依旧蓝天白云,但气温的下降仍让大家裹上了厚重的棉服。位于鲹鱼河镇热水塘村的贵鸿温泉酒店,却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冬夏不减的37摄氏度温泉,为会东县人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让身体置身于惬意仙境,让心灵得到释放,在这个季节获得“独宠”。

“不能让资源白白流淌,要让它为乡亲们造福。”如何发挥当地温泉资源优势,突破传统烤烟、蔬菜等产业瓶颈?这些问题成为了萦绕在热水塘村的支部书记王永贵脑中的一大难题。

“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利用温泉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王永贵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议上提出了这个想法,得到了积极的支持,并初步确认了由村“两委”主导,村民入股的方式进行。但王永贵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是不懂经营,为此他专门赴成都、昆明、攀枝花等地的温泉酒店进行实地考察。

“确实可以做!”贵鸿旅游产业合作社便正式挂牌成立。通过召集村“两委”走村入户讲解合作社操作模式和宗旨,召集老党员、老干部、村里的致富能人征求意见、召开群众大会。通过一系列工作,村集体+村民+投资商的资本股权模式初步形成。除了由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按股权收益、按股份进行分红外,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万元。

在夕阳的余晖下,会东县贵鸿温泉酒店渐入夜色,游客们结束一天的游玩,或在餐饮烧烤区升起温暖的碳火,或在酒店内听上入眠的音乐。据介绍,从2018年8月20号酒店竣工试营业以来,温泉酒店日均接待游客200余人次,旅游收入近2万余元。把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作为振兴乡村的突破口,热水塘村温泉产业正在不断‘升温’。

让基层优秀干部“强”起来,发挥其引领作用,凝聚各类资源,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聚焦乡村人气和活力。如今,在会东的大地上,越来越多的贤才能人回到家乡,为村民谋实事,乡村得到了大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美丽乡村正从美好蓝图照进理想的现实。

(记者 李桂林 编辑 向晓辉)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