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城故事】畹町:从改革中走来

从开荒自救到边贸繁荣,从中央直属镇到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从“缺粮镇”到中国最美丽边关……畹町,这个因开放而生、因改革而兴、因试验而美的边关名镇,从改革中走来,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巨轮,走向印度洋,驶入快车道。

1938年8月31日,滇缅公路通车,注定了畹町的不凡。赶走倭寇,光复国土,抗战输血管,忠骨埋他乡……1950年4月29日,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畹町桥,宣告了云南全境解放。1952年的畹町镇,是全国唯一的县级镇,如此受历史青睐的地方,总让人魂牵梦萦。人们清晰记得,畹町对外开放的历史始于1952年。当年8月,政务院批准畹町为国家一类口岸,成为探索开放经验的急先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勤劳质朴、智慧果敢的畹町各族儿女与全国人民一道,毅然决然踏上了改革开放之路,铿锵激昂地一直走到今天。经上级特批,畹町在全国率先开展边境小额贸易,1979年设立国有“裕丰商号”,此后又鼓励当地企业兴办商号,经营边境贸易,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成为中缅贸易的先行者,为德宏州赢得“全国边贸看云南、云南边贸看德宏”的美誉立下汗马功劳。1989年,畹町成为全国18个小康明星城市之一。1992年5月,国务院批准畹町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同时设立5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畹町出台的扩大贸易、吸引投资、户籍管理、税收优惠、土地征用和房地产开发等5个文件,使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具体化,成为激发市场活力的成功典范,投资者纷至沓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畹町呈现出车水马龙、人气兴旺的繁荣景象。2013年底的“同城化”改革,使畹町重焕生机,目前在建和即将开工的项目近40个,总投资逾120亿元。在国际进出口生物产业园实行的征地补偿费折价入股,是探索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措施之一,成为其他县市竞相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从畹町探索出的“一口岸多通道”“边民互市”等边贸模式,逐步推广复制到全国各大口岸。从改革中走来的畹町,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在1986年、1993年、2017年实现了三次飞跃,今年预计达到30亿元,是1978年230万元的1300多倍。

 一曲曲撼动人心的旋律,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一首首优美动人的诗篇,让畹町改革的步伐更加稳健。作为中缅贸易的先行者、好伙伴,畹町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

德宏团结报通讯员 洗雨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Hi德宏,获取更多新闻资讯!

责编   焦 迪  董绿叶

审核   郭 晶  陈仲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