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中国制造与外部市场脱钩与否,可能结局有3种:加速脱钩。审视第一种结果的5项条件,且不争论“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可替代性,单就第②项条件而言,这个隐含假设“新冠疫情冲击局限于中国境内”就违反了关于传染病的基本常识与逻辑。

原标题:梅新育:加速“脱钩”还是逆转“脱钩”?

前言:

本文将刊发于明天(326日)《金融时报》,这里贴出原稿全文。

2020.3.25

加速“脱钩”还是逆转“脱钩”?

梅新育

“脱钩”——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这个词在不长时间里就跃上了西方主流媒体的热门榜。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作为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制造是否会因贸易战和其它因素而与外部市场“脱钩”,理所当然是全球经济界关心的问题,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的势力又一直抱有不择手段强行为此推波助澜的企图。当新冠肺炎冲击出人意料地成为本世纪第三个十年的第一场系统性风险之后,疫情冲击是否会加速中国“脱钩”,迅速成为疫情时期国际经济界的热门话题。从1月末至2月中下旬,海外主要股市连续大幅上涨,许多人视之为海外市场顺利完成了与中国“脱钩”的“压力测试”;然而,这样的思路失之过分简单化,且背离了基本逻辑。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中国制造与外部市场脱钩与否,可能结局有3种:加速脱钩;脱钩被遏;逆转脱钩。

倘若出现以下条件的组合,那么外部市场与中国制造加速脱钩将不可避免:

“中国制造”可替代性强;

新冠疫情冲击局限于中国境内;

中国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旷日持久;

其它国家和地区控制新冠疫情的行动能力、意愿至少与中国一样,甚至更强;

中国控制新冠疫情的超强力度动员是过度的,也是不必要的,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佛系”应对措施足以有效应对。

在以下条件下,“脱钩”会遭到有效遏制:

“中国制造”难以替代;

中国在较短时期内就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恶化;

中国较快实现全面复工。

如果在上述第二种情况的3项条件之外,还增加了以下3项条件,那么,外部市场不仅不会与“中国制造”加剧脱钩,反而会逆转此前出现过的“脱钩”苗头:

疫情冲击激励了中国经济与技术的创新;

疫情“全球化”而对其它主要经济大国和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国家同样产生重大冲击;

其它国家和地区控制新冠疫情的行动能力、意愿和效果明显落后于中国。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实现第一种结果的5项条件已被全部证伪,而且这些条件中不乏违反基本常识与逻辑的隐含假设;实现第二种结果的3项条件已经实现了前两项,第3项“中国较快实现全面复工”是中国能否实现第二种结果“有效遏制脱钩”的关键,目前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实现第三种结果的3项条件都正在日益展现。因此,中国已有很大把握实现第二种结果“有效遏制脱钩”,而且很有希望经过努力在相当程度上实现第三种结果“逆转脱钩”。

审视第一种结果的5项条件,且不争论“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可替代性,单就第项条件而言,这个隐含假设“新冠疫情冲击局限于中国境内”就违反了关于传染病的基本常识与逻辑。假设这样一种传染力甚强的流行病能够仅仅局限于实施了超强力度抗疫措施的中国,而不至于传染冲击其它社会管理松弛的国家,这种假设堪称不可思议的荒唐。至于认为中国控制新冠疫情的超强力度动员过度、不必要,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佛系”应对措施足以有效应对;时至今日,面对中国之外至少40多个国家为抗疫而被迫采取不同程度“封城”、“封国”措施的现实,且其中有大批欧美发达国家,人们不难认识到中国率先采取超强力度抗疫措施的远见与决断魄力。

时至今日,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尽管中国通过超强力度抗疫措施迅速止住了国内疫情蔓延,2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判断,“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中国之外疫情急剧扩散、升级,欧美发达国家沦为全球疫情“震中”:

按此标准衡量,即使不考虑其它几乎所有国家(包括欧美日发达国家)都没有实施中国这样严格全面的“应收尽收”政策,因而统计遗漏较多;按官方报告确诊病例数据计算,疫情严重程度超过中国的其它国家、特别是西方经济大国数量之多,也令人震骇:

截至北京时间3251630,至少已有3 9个国家疫情严重程度超过中国。其中, 除日本以外的西方七国( G7)成员国疫情严重程度全部超过中国,27个欧盟成员国中有21个疫情严重程度超过中国,欧洲主要大国英、德、法、意、西等疫情严重程度全部超过中国多倍,意大利、瑞士等富裕国家确诊率均高达中国的10多倍,人口超千万的12个欧盟成员国中仅有波兰、罗马尼亚两国疫情严重程度尚未赶超中国,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疫情严重程度也已接近中国3倍,纽约已成为仅次于武汉的全世界确诊病例第二多城市,……

正由于疫情在西方国家急剧蔓延升级,3月份以来美欧等成熟市场股市巨震暴跌,美股熔断频率之高为历史所未见,美国两党围绕经济紧急救援展开的政治缠斗、美联储突破底线的救市措施都令人看到了美国当前经济前景、未来经济信用的不祥前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要侈谈供应链离开中国这片“全球化”疫情野火中的“绿洲”,而不是讨论如何向中国转移以求安全,是否令人倍感可笑呢?

全球化危机,应对高效者胜,历史将再一次证明。

2020.3.25,仅代表个人意见)

前文回顾

本公号打赏支持

(适用于苹果机型及赞赏失灵状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