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

11月5日,德州火车站站北古玩市场人头攒动,央视文物鉴宝专家正在这里进行鉴宝,众多收藏爱好者满怀期待地捧着珍藏多年的“宝贝”,等待着专家“掌眼”。这些“宝贝”有制作精美的瓷器、玉饰、青铜器具,也有年代久远的钱币、书画作品等。

当天,首都博物馆原馆长瓷器青铜器鉴定专家张宁,央视《鉴宝》栏目组特约鉴定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马秀银及多次参加央视《一锤定音》栏目玉器专家王维受邀为藏友“零距离”鉴宝。听说有专家来鉴宝,一大早,来自临沂、沧州、衡水等地的藏友们慕名来到鉴宝现场,等候专家鉴定。

上午9点30分,活动正式开始。收藏爱好者依次携带心爱的藏品递给专家,并向专家简述自己的藏宝经历和藏品来历。

“我以前是一个战地记者,这个手镯是当年在当地购买的。”市民罗先生今年70多岁,将珍藏多年的镯子拿到现场。经过专家鉴定,罗先生的手镯是一件清末的首饰,非常有收藏价值。

“这块宝贝是10多年前我花了7000元钱买的,家里人当时特别不支持,但我就是特别喜欢。”一位藏友拿来一块绿松石,他告诉众人,这块绿松石大约有5.5斤。

经专家鉴定,该藏友的绿松石是真品,并且市场价格每克为300-500元,“这块绿松石,市场价至少也要50万元。”

当天上午,专家共为30名藏友鉴定了50多件各类藏品。专家们在对藏品进行鉴定的同时,并对其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进行了认真评定与解读,并为大家现场传授了民间收藏的前景及陶瓷、青铜器的收藏知识。

“真没想到,在德州还有不少珍品,有个藏友带来了家传的青铜佛,那是个乾隆时期造办处的,也就是清代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制造的宝贝,市场价要值100多万,如果到拍卖会上,肯定还要更多。”专家马秀银告诉记者。

马秀银表示,市民们带来的“稀世珍宝”不少,但也有不少仿制品。“有的本来就是前代仿制的赝品,看上去古色古香,很有年代感,藏友们很容易上当。”对于如何收藏古玩,她建议:“一定要先学历史文化知识,把功课做足,多看书、多去博物馆看一看,时刻谨记多看少买,不要急于出手,更重要的,大家要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玩收藏。”(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锦瑶 摄影报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