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恐龙家族中的五大明星

虽然英国是最早发现恐龙(比如巨齿龙、禽龙)和命名恐龙(也创造了恐龙“Dinosauria”这个名字)的国家,虽然大家比较熟悉的霸王龙、梁龙、三角龙等都产自北美,其实,中国才是世界上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到2019年6月,中国已经研究命名了308种恐龙,居世界首位。而且,中国的恐龙研究十分活跃,新命名的种类每年还在以八九种的速度增加。在中国庞大的恐龙家族中,诞生了著名的“恐龙五宝”,它们是当之无愧的大明星。

01

单脊龙“疆疆”

第一个恐龙明星的小名叫“疆疆”,因为它是在新疆发现的。它的学名叫单脊龙,顾名思义,它的头顶上长了一个单一的骨质脊(头上有两个骨质脊的恐龙就叫双脊龙)。它的特点是头大,脖子短。为什么会长成这个样子呢?因为单脊龙特别爱吃肉,咬不动肉的时候它就使劲甩脑袋。如果脖子很长的话,很容易就把自己给甩晕。另外,它的尖牙利爪也都是为吃肉服务的。

02

小盗龙“辽辽 ”

这种长着翅膀、会飞的恐龙叫小盗龙,生活在1.2亿年前。它是在辽宁发现的,所以小名叫“辽辽”。现在的鸟类有两个翅膀,腿上没有翅膀,只有一些能够保温的绒羽,而不是飞行的羽毛。小盗龙则长着四个翅膀,前肢和后肢上都有片状飞羽。

在2003年做的复原图上,小盗龙是绿色的,因为科学家推测小盗龙在树林里飞行,绿色也许能够起掩护作用,不易被捕食者发现。后来,经过对新化石证据的比较研究,2012年科学家又做出了一个复原图。新的复原图显示,小盗龙长得像乌鸦,身上是蓝黑色的羽毛,还带着一些金属光泽。

03

青岛龙“青青”

这个头上长了一个像天线一样的棒状物的恐龙是青岛龙,小名叫“青青”,因为它是由当时位于青岛的山东大学师生在山东莱阳实习时发现的。青岛龙生活在距今7000多万年前,属于鸭嘴龙类。鸭子嘴里是没有牙齿的,可是作为鸭嘴龙成员之一的青岛龙,虽然它的嘴巴前部没有牙齿,但是它的嘴巴里面靠后的部位有1000多颗牙齿,分成50多排密密麻麻地生长在牙床后部。

鸭嘴龙可以说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恐龙。青岛龙是白垩纪晚期的植食性恐龙,它们可能会吃草,而草是比较坚韧的植物,所以它们牙齿磨损得特别厉害,需要不断地被新牙替换掉。

青岛龙头顶那个实心的骨棒是做什么用的呢?科学家推测,骨棒也许支撑着一个膜质或肉质的冠,就像单脊龙一样,雄恐龙的冠长得漂亮,就能获得雌性的青睐。这个棒(冠)结构也可能是不同青岛龙种群之间的识别标志。

04

马门溪龙“溪溪”

马门溪龙的命名有一个小故事。被称为“中国恐龙之父”的杨钟健院士在四川发现了这个恐龙,然后就问当地人:“你们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啊?”当地人说是马鸣溪,结果杨老听成了马门溪,就把它命名为马门溪龙。根据生物学命名中的“命名优先率法则”,一旦名称发表,而且是在其他人之前发表的,这个名称就得固定下来。马门溪龙的特点就是脖子特别长,头比较小,而且用四条腿走路,身体非常巨大。最大的一种是中加马门溪龙,长达35米。

05

禄丰龙“禄禄”

“禄禄”的原型是禄丰龙,因为它是在云南禄丰被发现的。禄丰龙也被称为“中华第一龙”。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恐龙最早在阿根廷演化出来,之后四处迁徙,扩展自己的生存领域。约在2亿年前,恐龙来到了云南禄丰。禄丰龙因此成为最早在中国出现的恐龙。禄丰龙不仅生存时代早,它还是在中国装架起来的第一具恐龙骨架,因为禄丰龙全身大部分的骨骼化石都找到了,所以才能被完整地装架起来。禄丰龙的头特别小,前肢很短。有的时候它用四条腿走路,有的时候用两条腿走路。它主要吃植物,也许能吃一些昆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