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豪看似温暖阳光,对所有人都好,就像弟弟阿和说的那样,从小到大,阿豪没有做错过一件事,是标准的“好孩子”,可从没有人知道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他活在父亲偏爱中,也活在所有人巨大的期待之中,就像是被阳光始终包围,没有一处可以躲避的“水缸”,他终于无法承受那种炙热,在夜里的高楼纵身跃下。父亲娓娓道来的一段话让人无比震惊,他说自己作为一个驾校教练没有办法,他花了两个礼拜的时间偷偷观察阿和在洗车场的工作日常,他等到了前来滋事的菜头,他尾随他们去了荒野,他看着阿和进入小路,看到菜头下车,他没有办法,他踩着油门撞了上去,他拖着菜头进入田地,用石头砸死了他,他把菜头留在那里,从此再也不会拖阿和下水了。

2019年11月金鸡奖颁奖那天,演员王景春荣获最佳男主角,他的感言如是说:希望中国电影阳光普照,愿所有的爱地久天长。王景春获奖的电影名为《地久天长》,巧合的是同一天晚上,因为种种原因被“遗忘”的金马奖同时召开,那天大获全胜的电影,片名恰好叫做《阳光普照》。

在没有看《阳光普照》之前,我一直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在第56届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是有些先天过誉的,至少是有些被“历史”强行选中的无奈意味,毕竟那届金马奖参选的华语电影实在有限。

但真正看电影时,我却被片子中的故事牢牢吸引,这是一部很难被直接定义的片子,给人的观感也甚是独特,故事在平静与暴裂的两端同时用力,尽管整部电影一直以一种平缓的、琐碎的、家常般的方式推进,但内里却夹带着许多绝望的、残忍的、戏剧般的段落,电影时常令人无端感动,又时常令人压抑难过,所谓阳光普照,给人的感觉并非字面意思上的温暖和煦,更像是直视太阳的刺眼与眩晕,让人无处可藏。

电影讲述了一个家庭的变故,驾校教练阿文与琴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阿豪是个标准好孩子,成绩好,长得好,与人和善,懂事优秀。二儿子阿和则是完全的反面,他与人打架斗殴,伙同朋友去砍人,酿成大祸,被抓进了管教所。在阿文的眼中,大儿子是希望,他十分偏爱,每一年驾校发放的笔记本,阿文都送给阿豪,同时教导阿豪“把握时间,掌握方向”,而二儿子阿和在阿文眼中却像不存在一样,他不闻不问,宁愿阿和被关到死。可是突然有一天,看似毫无心事的大儿子从高楼纵身一跃,失去生命,再后来,出狱的小儿子倒是慢慢步入正轨,直到从前一起砍人的同伙重新闯入阿和的生活,作为父亲的阿文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帮助阿和,隐忍又决绝,终于酿造了一个更大的隐藏危机。

电影尽管在秘密被抖落出来的那刻已经结束,但这一家人摇摇欲坠的危机并未解除,在极端的“爱”面前,阳光普照下,故事中的人仍旧找不到能够躲避的阴影。

看这个片子,至少有三处令我印象深刻,乃至泪目。

第一处在大儿子阿豪的告别仪式上,前来吊唁的女同学找到母亲交谈,从而引出一段阿豪的独白。

他说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是太阳,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白天和黑夜都各占一半,他说太阳很大,包括动物、弟弟还是别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他没有角落可以呆,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不间断。

阿豪还曾与这个与之交好的女同学讲了一个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砸缸,里面没有水,缸的阴暗处躲着的是司马光他自己。阿豪看似温暖阳光,对所有人都好,就像弟弟阿和说的那样,从小到大,阿豪没有做错过一件事,是标准的“好孩子”,可从没有人知道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他活在父亲偏爱中,也活在所有人巨大的期待之中,就像是被阳光始终包围,没有一处可以躲避的“水缸”,他终于无法承受那种炙热,在夜里的高楼纵身跃下。

电影没有给出阿豪自杀的真正原因,一切都是突如其来,但活在中国式重压教育之中的你我其实都知道,那份决绝并不突兀。

第二处在父亲阿文与二儿子阿和首次交流的段落,阿和出狱归来,阿文没有办法与他相处,搬到了驾校住,那一夜,父亲梦见大儿子,于是出门去“寻”,去便利店买烟的他,倒是与二儿子阿和相见。

他们在深夜的便利店门口,喝着酒聊着已过世阿豪,那该是他们多年来第一次单独交流吧。阿和与父亲说要搬出去住了,请求父亲可以回家。这段戏是父亲与阿和关系得到缓和的开始。

在这一刻,坚硬的父亲开始融化,昔日烂仔般的阿和也已慢慢回头。

第三处是在电影快结尾处,父亲阿文与母亲琴姐在山上的一段对话,阿文的那一大段讲述,让人百感交集。

琴姐抱怨阿文这么些年来只会把那句“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屁话挂在嘴边,她质问他是否有真正帮助过阿和,这已经是阿和出狱三年后了,他的生活步入正轨,唯一不稳定的因子便是从前一同去砍人的菜头,他也出狱了,隔三差五便来找阿和。

父亲娓娓道来的一段话让人无比震惊,他说自己作为一个驾校教练没有办法,他花了两个礼拜的时间偷偷观察阿和在洗车场的工作日常,他等到了前来滋事的菜头,他尾随他们去了荒野,他看着阿和进入小路,看到菜头下车,他没有办法,他踩着油门撞了上去,他拖着菜头进入田地,用石头砸死了他,他把菜头留在那里,从此再也不会拖阿和下水了。

父亲讲述这段作案经过时十分平静,旁听的母亲却震惊到无法言语,进而泣不成声,对父亲拳打脚踢。

我们当然会被这段所感染,面对这份逐渐浮出水面的隐忍又深重的父爱,我也几度泪目,但真正深思不禁汗毛倒立,这份爱其实是毫无保留的、残忍又极端的,其实与从前对大儿子阿豪的那份爱并无二致,令人无法承受,形同桎梏。

光是故事本身而言,《阳光普照》在华语电影范畴内,已属上乘。电影诸多细节也更是让人回味,经得起细细解读与揣摩,譬如菜头这个人物,临死之前选择的是下车抽烟,譬如片中许多的对白,都颇有深意。这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来自于一种底色残酷的“教育文化”,要么爱到炙热,要么冷落到毫无阳光,而最好的成长需要的恰恰是中间地带,有阳光可以照耀,也有阴影可以躲避。

就像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阿和载着母亲骑行在林荫道路上,一路上阳光透过茂密树叶,打在母亲脸上,一道一道光斑若隐若现,也只有这时候,我们才能直视太阳。

头图:《阳光普照》剧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