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群里,有一段妈妈之间的对话吸引了我的注意。

  妈妈A:宝宝10个月了,刚刚学会爬,会不会太晚了?

  妈妈B:我们家宝宝10个月已经会扶站了。

  妈妈A:快点说说你们家是怎么训练的呢?我也要给我们家宝宝练练!

  其实,在这段话里,有几个小误区,今天就来和妈妈们分享。

  

  误区一

  俗话说“三翻六坐九爬”

  做不到就是发育落后

  

  其实,宝宝的生长发育并没有固定的期限,而且因为每个宝宝的个体化差异非常大,所以没有必要和别的宝宝去作比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六项大运动发育历程图,我们不难发现,宝宝的每一段大动作发育都是有时间段的。

  

  例如独立站立,在6-17个月发生都属于正常,也就是说6个月的宝宝自主扶站不用去干预让宝宝坐下,17个月的宝宝刚刚学会扶站也不需要去责怪宝宝发育的太慢。

  因此,妈妈A的宝宝10个月刚刚学会爬行并不是什么异常。所以不用太过担心。

  误区二

  会站比会爬更好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我们人类会直立行走,在不少妈妈的心里,觉得会扶站是很大的进步,爬行可以忽略不计,会走就是聪明的象征。这个想法不准确。

  

  对于宝宝来说,爬行可以促进宝宝的认证、视觉、听觉和空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大脑储存更多的信息,还能促进大小脑之间的联系。并且可以锻炼宝宝胸部、背部、腹部的肌肉和四肢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促进全身运动的协调性,增强平衡感、本体感等等。

  而且爬行消耗的热量比独自坐立高一倍,多多的庞新可以帮助宝宝吃得更多、睡得更香、长得更好。

  误区三

  大动作发育可以被“训练”

  对于宝宝来说,所有的大动作发育,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它们的发育规律是从整体到分化,从不随意到随意,从不准确到准确。而发展的顺序也是从上往下,从大肌肉到小肌肉,所以不建议去做违背宝宝动作发展规律和顺序的锻炼。

  

  不过既然,妈妈B的宝宝已经学会扶站了,那么作为爸爸妈妈,我们就要为之后宝宝的走路做准备。

  第一,我们要做好辅助工作。虽然不建议拔苗助长,但是也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刺激宝宝去进行走这个动作,例如可以再宝宝4-5步的距离放置一个玩具,引诱宝宝迈步去拿。

  第二,有些时候,胆子小的宝宝可能不敢撒开爸爸妈妈的手自行走路,可以试着给宝宝拎个小包、那根小木棍子等等抓在手心,有了安全感之后,宝宝可能会易于迈步。

  第三,选择合适的学步鞋很重要。

  

  有妈妈会问,学步鞋是买软底的还是硬底的好?

  从宝宝开始学会扶站时,就要开始穿鞋了,当还不会走路时,可以选择大小合适的软底鞋。

  等到宝宝学会走路后,可以选择比软底鞋略硬的鞋子,但是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鞋码一定要合适。但需要注意的是:过硬的皮鞋或者是质量欠佳的旅游鞋,都不适用于作为宝宝的学步鞋使用。

  因为学步鞋不仅仅是为了让宝宝走路穿鞋,还会影响宝宝的走路姿势、双脚的发育,鞋底过硬,减震性能就会变差,对于宝宝的大脑和脊柱会存在不良的刺激。

  如果觉得我们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不妨转发给更多朋友

  有任何育儿问题

  欢迎后台咨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