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什么能够压垮中国人的脊梁。而去村里指定地点打米,又需村里开证明,由指定的人统一行动,疫情笼罩之下,人手也紧缺。

疫中杂记(6)


疫情之下,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奔赴一线。为了防止感染,也为了壮行色,示决心,不少最美逆行人剪掉秀发,剃起了光头,成为一道别样靓丽的风景。

同样,咱们黄冈麻城疫区,村里的老少爷们也剃起了光头。不为追时髦,不为求别致,只因黑发白发三千丈,无处断慧根。

疫情严峻,全民响应,封村封路。街上商店也封了,理发店同样不准营业。可每个人的头发并不会因为病毒而停止生长,哪怕吃得并不饱,营养跟不上。

复古早已不流行,一切从简,剃光头是最好处理的捷径。无需专业理发师,无需推刀,刮刀,锥子等繁杂的工具,随手操起一把修鞋布的剪刀,无需拜师,无需练手,咔咔咔,个个自成一等一的发哥。

虽然不能剃成南瓜溜溜光,但只要不似狗啃,不似猪拱,张目对镜,一样连声说行行行。

一个多月了,虽然吃喝不省心,行动不省心,终于,头等大事暂时省心了。


封城封街,资源紧缺,超市偶有一两袋米,早就被人惦记,千方百计托人弄进家里。

而去村里指定地点打米,又需村里开证明,由指定的人统一行动,疫情笼罩之下,人手也紧缺。

一大家子,天天围在一起吃米饭,菜也不多,而且多是重复,实在乏味。

于是,不少大妈阿姨翻出从娘家带来的压箱底绝技,丰富舌尖上的麻城美食,承继传统,大做麻城面食。

青菜配面疙瘩片,清清白白,脖子一仰,一碗嗞溜见底。


荠菜加炸豆腐加鸡蛋,剁成沫,做馅,油在热锅一旋,将火烧耙压平,两边煎熟,蓝边碗大,一气吃五个不成问题。

取点老面,发一满盆白粉,多加馅,薄匀皮,蒸笼一蒸,拳头大小,又白又泡,这样的发耙,养人。

年轻姑娘则对照抖音,快手等视频,现学现卖,中西结合,花样翻新。

配牛奶,加酸奶,添蛋液,掺啤酒,随个人口味,做成五花八门的面包,糕点,无需考证,瞬间成就半村面包师。

反正这个时候最多的是时间,不怕浪费,只求趣味,有的人不怕麻烦,将老南瓜剖开,去籽,蒸熟,挤水,加入面粉,做成暗红色的南瓜饼。

不用加糖,一样甜糯酥软。


还有一些人,又做起了雪白泡酥的糍粑果儿,爽脆可口的红薯果儿。

现在吃惯了火腿肠,辣条儿的小孩,居然再也不挑了,一抓一大把,嘎嘣嘎嘣,吃得满嘴流油。

有人为我们在一线冒险,我们没有理由在后方瘫软。

听从指挥,不必恐慌,大家都坚强地活着,乐观地活着,生活一样继续。无论顺遂或坎坷,我们一样能够适应,一步一步向前。

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撑不过的难。

没有什么能够压垮中国人的脊梁。

#战疫必胜#

#疫情下的人生百态#

#麻城头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