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3月26日讯(记者廖仕祺 通讯员金静)疫情期间“宅”家,因作息习惯紊乱,近日,有部分市民“宅”出了心理问题,来心理康复门诊看诊、咨询。对此,心理康复专家提醒,宅家不要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留出更多时间多做日常喜欢的事情,按时作息,坚持一日三餐,为复工提前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25日,吴先生的妻子再次来到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心理康复门诊开药,她告诉接诊专家王慧敏主任,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对症治疗,目前丈夫的情绪明显平复了,睡眠也恢复正常。原来,吴先生夫妻俩经营着一家小型房产中介公司,受疫情影响暂时关门歇业。但时间一长,门面房租和生活费却让46岁的吴先生犯了难,情绪焦虑起来,天天借酒浇愁,作息便开始日夜颠倒,忍无可忍之下妻子这才瞒着他到医院咨询。“我老公原来蛮温和的,结果在家待久了一搞就发脾气,每天喝酒,晚上也不好好睡觉,还把电视开蛮大的声音,吵得我们也休息不好!”经详细了解吴先生的情况后,王慧敏发现,病人是因生活压力和作息不规律导致的心理焦虑,由于症状比较明显,建议他服用药物对症治疗。好在就诊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目前吴先生一家已经恢复正常生活规律。

无独有偶,由于“宅”家期间疯玩网游,高三学生小亮近期的测验成绩让一家人高兴不起来。据小亮的妈妈回忆,两个月来,除了白天网上上课,其他时间孩子就泡在房里玩游戏,不分日夜,玩累了才睡,家里人一劝,他就发脾气,摔手机。直到近期摸底测试,成绩下降了50多分,这才让家人着了急,经熟人介绍来到心理康复门诊找王慧敏主任咨询,经过面对面的心理疏导和正面的进步引导,纠正小亮的作息时间,同时建议短期内辅助抗焦虑和助眠药物治疗,慢慢来调整他的生活规律。

“宅”家如何保持健康心理?王慧敏建议,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对信息要有筛选性的关注,培养对身体有利的兴趣爱好,比如听音乐、室内锻炼、浇花草等;保证作息规律,晚上11点前务必关灯休息,早上按时起床,一日三餐要坚持,不要忽略早餐,尽早为复工做好作息、饮食准备。如果“宅”家期间,发现家人出现了情绪的明显波动和异常,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到医院心理专科门诊咨询、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