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3月26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金靜)疫情期間“宅”家,因作息習慣紊亂,近日,有部分市民“宅”出了心理問題,來心理康復門診看診、諮詢。對此,心理康復專家提醒,宅家不要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留出更多時間多做日常喜歡的事情,按時作息,堅持一日三餐,爲復工提前做好生理和心理準備。

25日,吳先生的妻子再次來到長江航運總醫院·武漢腦科醫院心理康復門診開藥,她告訴接診專家王慧敏主任,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對症治療,目前丈夫的情緒明顯平復了,睡眠也恢復正常。原來,吳先生夫妻倆經營着一家小型房產中介公司,受疫情影響暫時關門歇業。但時間一長,門面房租和生活費卻讓46歲的吳先生犯了難,情緒焦慮起來,天天借酒澆愁,作息便開始日夜顛倒,忍無可忍之下妻子這才瞞着他到醫院諮詢。“我老公原來蠻溫和的,結果在家待久了一搞就發脾氣,每天喝酒,晚上也不好好睡覺,還把電視開蠻大的聲音,吵得我們也休息不好!”經詳細瞭解吳先生的情況後,王慧敏發現,病人是因生活壓力和作息不規律導致的心理焦慮,由於症狀比較明顯,建議他服用藥物對症治療。好在就診及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目前吳先生一家已經恢復正常生活規律。

無獨有偶,由於“宅”家期間瘋玩網遊,高三學生小亮近期的測驗成績讓一家人高興不起來。據小亮的媽媽回憶,兩個月來,除了白天網上上課,其他時間孩子就泡在房裏玩遊戲,不分日夜,玩累了才睡,家裏人一勸,他就發脾氣,摔手機。直到近期摸底測試,成績下降了50多分,這才讓家人着了急,經熟人介紹來到心理康復門診找王慧敏主任諮詢,經過面對面的心理疏導和正面的進步引導,糾正小亮的作息時間,同時建議短期內輔助抗焦慮和助眠藥物治療,慢慢來調整他的生活規律。

“宅”家如何保持健康心理?王慧敏建議,不要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對信息要有篩選性的關注,培養對身體有利的興趣愛好,比如聽音樂、室內鍛鍊、澆花草等;保證作息規律,晚上11點前務必關燈休息,早上按時起牀,一日三餐要堅持,不要忽略早餐,儘早爲復工做好作息、飲食準備。如果“宅”家期間,發現家人出現了情緒的明顯波動和異常,一定要引起重視,儘早到醫院心理專科門診諮詢、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