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戊戌年社会各界祭祀中华道德始祖舜帝典礼在上虞隆重举行,共同纪念这位华夏民族的伟大先祖。

来自国内10多个虞舜学术团体等组织的代表、上虞各民间团体和单位的代表以及市民代表等3000余人,参加祭祀活动。

上午8:00

各代表团进场

鼓乐齐鸣,腰鼓队、舞龙队、舞狮队、民乐队等在景区门口精彩亮相。由各代表团组成的祭祀队伍依次进入大舜庙山门步入祭祀广场。

上午9:05

典礼正式开始

肃立雅静,鸣钟击鼓,敬献贡品,随着悠远的乐声,主祭人、陪祭人、参祭人分批敬香、敬酒、敬献花篮,以及乐舞告祭、恭读祭文、鞠躬行礼等,祭礼告成。

上虞作为传说中虞舜故里虞舜博大的精神内涵孕育了上虞以孝德文化为核心的虞舜文化,成为上虞传统文化的重要母源。

上虞,虞舜文化发源地

《会稽旧记》云:“舜,上虞人也,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地。”

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曾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派出研究生乐祖谋带着这个课题作了为时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和考证。乐先生查遍了有关史料与地方志,又花了大量的时间对上虞、余姚、绍兴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在宁绍平原有关虞舜传说的古迹共有15处,但落于上虞境内的竟多达10处。

经过严谨的考证和调查,陈桥驿教授下了这样的定论:“在儒家经典中,虞舜确实是一位至圣完人,但是这个故事的渊源却无疑出自上虞,他是上虞土气土长的人物。所以上虞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虞舜是我们的’。”

事实上,“上虞”与“虞舜”,连名字也是密不可分的。《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云:“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上”指“舜”,“虞”通“娱”。这便是上虞的由来。

上虞境内10处虞舜故迹

1、舜江:曹娥江原名舜江。

2、百官桥:上虞龙山山麓原有百官桥。

3、隐岭:龙山山麓有隐岭村,据传是舜隐居之地。

4、大舜庙:百官原有一座建筑恢宏的大舜庙,共有四进三大殿:第一殿祀舜帝;第二殿祀后稷;第三殿礼四岳。庙基总长139米,宽23米,内有3个戏台。

5、舜帝行官:梁湖北面原有一座舜帝行宫。

6、重华石:传说虞舜目有双瞳,故又名重华,吴越国王宝正三年八月十九日,重开舜井,发现重华石一片,阔三尺,厚九寸左右,有索痕,深二寸。

7、仇亭:《汉书·地理志》载:“会稽郡上虞有仇亭,柯水东入海。”古诗有“君子好逑”一词,“逑”与“仇”谐音,意为美也;上虞名人国学大师罗振玉就自号“仇亭老民”。

8、《古虞姚氏宗谱》:丰惠夹塘村有《古虞姚氏宗谱》,谱系中记录着他们的始祖便是虞舜。

9、耕山堂:丰惠夹塘姚氏至今还有一座祠堂,名曰“耕山堂”,据传出于“舜耕于历山”之典。

10、小舜江水库:汤浦水库又名小舜江水库,因为这里有条小舜江。

虞舜故迹遍布虞山舜水,虞舜精魄无不伴随着我们的前后左右。

虞舜文化是上虞的骄傲,更是中国的。作为虞舜的子孙,我们有责任传播虞舜文化,为传承虞舜精神作出积极的贡献。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