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辛亥革命党人其祖辈或父辈都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或多或少耳闻过不少太平太国的故事,从小就受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的影响,最终投身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去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为民主共和国的诞生而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湖北武昌,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的是新军班长、革命党人熊秉坤,他的祖父熊荫棠,船夫出身,参加太平军,负责运输事宜,太平天国失败后在英轮上当过引水员。

太平天国后代中的辛亥革命党人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于一八六四年,距离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但它对辛亥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孙中山先生就是在小时候听了太平军战士冯爽观所讲的太平天国的故事后,立志要成为“洪秀全第二”,坚决推翻清朝的统治。太平天国瑛王洪全福与革命党人联合于一九零三年发动壬寅广州起义。

在辛亥革命的前辈中有不少是太平天国将士的后代,他们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的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业绩永远为我们所铭记。

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湖北武昌,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的是新军班长、革命党人熊秉坤,他的祖父熊荫棠,船夫出身,参加太平军,负责运输事宜,太平天国失败后在英轮上当过引水员。熊秉坤在起义面临失败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扭转了不利的局面。他果敢机智的革命气魄和勇气,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肯定,被孙先生称为“熊一枪”。

辛亥元勋李烈钧在辛亥革命时领导江西起义,曾任安徽都督、江西都督,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后,又首先在江西湖口举起“二次革命”的义旗,与袁军大战。李烈钧的父亲李骏兴兄弟四人,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弃文从军投身忠王李秀成部,失败后回到故里,但他们的反清决心不移,兄弟四人在面部和手臂上针刺“太平天国”四个字,以明心迹。可见李烈钧受父辈革命思想影响之深。

清代经史学家田士莲,湖北蕲州人,曾参加太平天国革命,是太平天国军门吕松年的女婿。他的两个儿子均参加过辛亥革命,一位是同盟会创始人之一、国民党元老田桐,一位是著名的辛亥革命老人、书法家田桓。

王金发是辛亥革命时期有争议的人物,但纵观他的一生仍不失为一位为民主革命献身的革命烈士。他的祖父王修宫,是侍王李世贤的部下,后期随太平军进入浙江,曾率一部驻守宁波,太平天国失败后潜居乡里。王金发辛亥革命时期是光复会会员,浙江光复后率部到绍兴,就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后来因参加反袁斗争,被袁世凯的走狗、浙江督军朱瑞枪杀。

辛亥革命烈士范鸿仙,曾在家乡组织铁血军准备北伐与清军作战,后被袁世凯派人暗杀,死时身中七刀二枪,极为惨烈。他的父亲范彦达,也曾参加太平军,太平天国失败后回家务农。

兴中会会员、著名书画家刘一苇,他的祖父参加过太平军起义,失败后被清政府抄家,株捕家人,全家因此弃避美国檀香山,刘一苇即生于檀香山,后来到了香港,参与创办《中国日报》、《时事日报》,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事务长官。

这些辛亥革命党人其祖辈或父辈都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或多或少耳闻过不少太平太国的故事,从小就受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的影响,最终投身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去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为民主共和国的诞生而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相关文章